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admin 2019-02-01 15:09:00 导读

导读 :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一、基本情况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淀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加快...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8年度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淀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400亿元,增长7.5%以上,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全市首位。坚持高位统筹、高效落实,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市绩效任务、市绩效整改等市政府考核任务全面完成。聚焦转变职能、规范管理,促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窗、一次"三个100%工作目标,市领导多次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商事制度改革、扶持双创支撑平台、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坚持提前谋划、稳定财源,强化预算执行,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效益质量,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财政收入增长良性互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聚焦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二、主要工作

  (一)稳中求进,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淀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大尺度谋划、大力度创新、大范围统筹、大团队协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1.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稳中有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创新发展战略定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持续加速,以质量优势赢得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全市领先。2018年1-11月,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实现19354亿元,同比增长15.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720亿元,同比增长超6%。预计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能实现任务目标,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消费市场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1-10月,全区市场总消费达5849.2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市27.7%,其中服务性消费3948.2亿元,增速17.3%,占市场总消费67.5%,占全市33.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01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20.1%。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夯实。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严格执行外资负面清单制度,真正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2018年1-11月,海淀区新设备案外商投资企业299家,合同外资20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6.7%,超额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任务目标。

  高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高层次人才激发新动力。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邀请海内外顶尖科学家担任区委区政府科学顾问,实施"千人计划""高聚工程"等,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

  2.城市规划治理实现新突破

  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相关任务的年度目标,创新性提出分区规划和"城市双修"双轮驱动模式,努力实现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在海淀形成独特表达。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环境秩序综合监管,提升城市颜值品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处置完成率97.16%。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1月,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为城六区最好水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北部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均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京密引水渠青龙桥断面、长河白石桥、土城沟花园路断面水质为Ⅱ类,清河上段清河闸断面水质为Ⅲ类,南沙河玉河橡胶坝断面水质为Ⅴ类,全部达到年度考核要求。

  3.民生和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

  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巩固充分就业区建设成果,积极促进城乡就业。建立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老年宜居社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现新增学前学位456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5.5%。积极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累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2所,实现千人基层医师数1.27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设施网络体系南北均衡,公共文化设施人均建筑面积0.61平方米,超额完成人均0.21平方米的年度目标值。

  公共安全管理不断加强。打防管控及社会面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常抓不懈,截至12月底,刑事案件立案数15376件,同比下降1.1%,实现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43.3。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督抽检工作,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未发生严重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科技赋能现代商业服务,全年共新建和规范各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0个,挂牌成立10个"海淀社区商业e中心"。全区累计建立菜篮子网点1300余个,早餐网点1200余个、便利店和超市2100余个、末端配送网点400余个,各类便民商业网点总数近9000个,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8%,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综合指数87.56分,同比提升4.16分。

  4.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全面对标中央和北京市机构改革方案,积极与市编办沟通对接,明晰改革定位,全面梳理涉改单位和职责,加强分析研究,结合区情实际起草《北京市海淀区机构改革方案》,确保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目前,方案已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报市编办进行初审。

  (二)明确任务,务实笃行,重点工作高效落实

  海淀区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始终坚持服务首都发展根本大局,严格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1.城市总体规划稳步实施

  立足海淀城市功能定位,基本完成分区规划编制。统筹街区功能修补和形态重塑,打造新型城市形态样板。制定责任规划师制度,全面开展城市设计,6个街道率先试点,形成了学院路街道"城事设计节"、北下关街道国际时尚文化街等一批典型案例。白石新桥、魏公村、四通桥等重要节点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关村大街视觉系统全新亮相。深化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启动三山五园地区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共承担污染治理、河长制和水环境治理类市绩效任务18项,已全部完成。

  一是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保卫战年度行动计划,持续巩固"无煤化"工作成果。重型柴油车执法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车7.64万辆次,处罚超标车1.11万辆次。完成16家年销售汽油2000吨-5000吨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改造,持续开展汽修、印刷等行业专项执法,加大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管力度,累计检查餐饮单位1718家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长治久清。1-11月国家和市级考核的5个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完成花园路、清河闸、白石桥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建设,在全市率先通过验收。全区再生水利用量超1亿立方米。

  三是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海淀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行动计划》。环保、规土、住建等部门协调联动,严格涉污染地块行政审批。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开展农用地土壤状况详查,辖区内未发现重污染耕地。

  3.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协调推进

  共承担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类市绩效任务6项,已全部完成。

  一是坚持整治与提升并举。68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全部完工,利用腾退空间增设便民网点、新建公园步道等,提升街巷便民服务、绿化美化和环境秩序水平。双榆树三街被评为"北京十条最美街巷"之一。持续推进公厕革命,完成50座公厕品质提升,规范运行现有等级达标公厕。

  二是完善垃圾收运处体系。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全市率先启动餐厨垃圾收费工作,区属党政机关率先开展强制分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达11个,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率、厨余垃圾质量、分出率达到考核要求。建立"多点小型模块化处置+临时设施处置+固定终端规模处置"的建筑垃圾综合性循环利用处置体系,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分类、中端减量、后端资源化循环利用。大工村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综合处置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2019年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4.缓解交通拥堵取得实效

  共承担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类市绩效任务7项,已全部完成。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五路居南街、西二旗西路、上河沿东路、上河沿南街、树村路(南段)等5条道路已基本完工。完成中央对外联络部门前、西二旗大街东延、万柳中路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门前、农科所进出闵庄路路口、温阳路与苏二路交叉口互联互通等5处疏堵点位改造。构建慢行系统,完成万柳西路、常青园路南段等共计105公里的自行车道治理。积极保障京张高铁、16号线、19号线等重要交通线路进场施工条件。

  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开展香山区域、五彩城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加强违法停车查处,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净化区域交通环境。

  5.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共承担安全生产类市绩效任务4项,已全部完成。

  6.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扎实推进

  共承担1项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类市绩效任务,已完成。印发《海淀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京海办发〔2018〕30号)。开展7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完成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7.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共承担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类市绩效任务3项,已全部完成。

  一是国际化人才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建设中关村外籍人才服务窗口,服务外籍人才60余人。加快推进职住一体的外籍人才工作居住空间土地供应,翠湖科技园国际人才社区地块控规调整方案已得到市规土委认可,已取得水评、交评、考古批复。加快建设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海淀国际学校、凯文学校等国际学校,满足国际人才子女教育需求。全力做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业务,开通外国高端人才绿色通道,打造"类海外"服务环境。

  二是中关村大街沿线改造提升进展顺利。中发第一分市场腾退及广安中海电子市场拆除工作已完成;示范性创新项目取得新进展,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已有16家企业入驻;天作大厦"金融科技创新港"正式挂牌;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口腔医学创新中心已有维尔口腔、中科领军、北大口腔医院等相继入驻;友谊社区北楼(同仁堂)、科贸等节点景观提升改造已完工;大街沿线夜景照明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三是中科海淀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开展高精尖项目落地转化。

  8.优化营商环境成果丰硕

  共承担优化营商环境类市绩效任务9项,已全部完成。

  一是提高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设置7个"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所有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均压缩到1至5个工作日内,办理时限明显缩短,当日办结业务在登记总业务量占比达85%。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预约系统和排队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搭建存量房交易服务平台,开设自行成交个人购房资格审核网上申报系统,"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运行良好。

  二是企业开办效率不断提高。搭建服务平台、组建服务队伍,精准对接企业服务需求。设置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实现"一窗通办"。企业开办必备流程环节精简至3个,开办时间压缩至5天。不断拓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范围,实现企业办事"零见面,零跑路,零成本"。

  9.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

  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积极迎接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一是积极推进冬奥场馆改建工作。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建设项目已于2018年初启动,计划2019年底竣工;五棵松体育中心作为冬奥会女子冰球项目比赛场馆,将于2019年启动改造;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已全面开工。

  二是积极推广青少年冰雪运动。组建各项冰雪项目队伍,积极参加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冬季项目比赛等,获得优异成绩。

  10.特色工作有序开展

  共承担特色工作类市绩效任务3项,已全部完成。

  一是大力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涵盖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2"科技金融服务政策体系。与西城区共建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金融科技核心区,发起设立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和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支持上市公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启动龙门计划,联合北京市、全国社保基金出资设立龙门基金。全区上市企业累计超过200家,另有挂牌企业730余家。

  二是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积极配合市级部门深化研究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推进香山中心区保护建设规划报批。北法海寺二期修缮工程、大宫门遗址保护展示、远瀛观保护加固工程、圆明园舍卫城、紫碧山房遗址考古等项目有序推进。

  三是开展北京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组织实施工作。联合基金规模支持领域增加至6个,基金规模壮大至3120万元,支持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项目申报单位31家,引导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

  11.绩效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圆满完成国务院各专项督查、2017年度绩效考评反馈问题整改等任务。

  一是国务院督查,对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六方面重点督查内容开展全面自查,圆满完成迎检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反馈意见,狠抓整改落实。二是市绩效考评反馈问题,共涉及12项整改任务,涵盖用水总量和效率、市容环境建设指数等方面,已全部整改到位。

  12.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土地督察整改。逐宗细化制定问题整改方案,加强督导督办,召开海淀区商品住宅、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和闲置土地督察工作座谈会,切实推进土地督察整改工作。2017年度例行督察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率达93.65%。

  二是积极组织政务信息报送。2018年,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政务信息千余条,2条信息被国办采用,1条获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8条信息获市政府领导批示。

  (三)转变职能,规范权责,政府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1."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动态调整区级权力清单。完成5批次涉及58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调整工作。对应取消19项职权事项、对应承接5项事项、对应新增13项职权事项、对应变更20项职权事项的基本要素、对应完成部门间划转职权事项1项。截至2018年12月底,海淀区权力清单事项共计941项。

  二是全面推进"一窗、一网、一次"改革。率先实现线上"一网通办"。建立网上服务大厅,整合全区44个委办局和29个街镇的1640个区级事项,实现网办率100%。建成区块链平台,选取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两个重点领域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切入点。率先实现线下"一窗受理"。全区所有区级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率100%。率先实现"最多跑一次"。精简审批材料、科学调整办事程序、整合部门内审批环节,实现920个区属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梳理印发了海淀区150项"高频事项"一次办清单,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目标。

  三是全面落实清理各类证明。落实市级第三、四批取消53项市级部门、事业单位要求开具的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证明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对应市级开展四批次共计211项证明的清理工作,明确保留95项基层证明。

  四是持续强化事后监管。坚持公正监管与精准监管结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在具有行政检查职能的政府部门100%全覆盖,符合要求的各类行政检查事项100%全覆盖。

  2.规范行政执法等监管行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印发《海淀区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形成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中期报告。聘请专家学者开展"十三五中评"、"执法信息平台功能需求分析"、"依法行政对区域内企业营商环境的影响"等课题研究。

  二是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全年组织6次区政府常务会前法律知识学习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本市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体系、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结构用地政策意见(试行)等。组织海淀区依法行政工作培训、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暨案卷评查工作培训。

  三是加强合法性审查及行政执法情况监督。全年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8件、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19件。开展"产权保护"、"生态文明保护"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充分发挥外聘政府法律顾问助手作用,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事项945件。核查北京市行政执法服务平台数据。组织开展2018年度案卷评查工作及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复核工作。

  3.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办理工作。2018年,海淀区共办理市"两会"建议提案50件,其中办理会上建议30件、会上提案16件、会下建议4件,均已按要求办复。

  二是强化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系,提升满意度。严格落实办前、办中、办后"三联系"制度,通过与代表见面、座谈、实地查看、电话、邮件、办理系统、微信等多种方式,拓宽联系渠道,增强沟通理解,提高代表委员满意度。

  4.政务公开和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国家基层政务公开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围绕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主线,探索建立"一单、两线、三化、多端"的基层政务公开模式,形成了"码上办"、食药阳光监管、"同区通办"等一批经验成果。制定《海淀区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工作制度》,全年邀请代表委员10次参与民生议题讨论。在海淀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置政策文件公开专栏并定期梳理,公开全区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严格发文阶段保密审查、公开属性审查和合法合规性审查。2018年区政府发文审查共计668件,正式发文主动公开率达到80%以上。信息依申请公开坚持依法依规、标准规范,呈现出复议、诉讼败诉率低的良好态势。

  二是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实行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材料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全年对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常务会、信息公开年报、重大民生政策等进行深度图文解读。搭建"政务直通车"在线访谈专栏,邀请涉及民生各部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走进直播间解读最新政策及工作计划。建设"新闻发布会"专栏,集中发布政府政策或组织信息,解释重大政策和事件,履行好"第一解读人"职责。重视社会重大关切,印发《海淀区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开展全天候网络舆情搜集工作,实现舆情预警能力新提升。

  三是开展政府网站清理整合、集约化建设。搭建完成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政府网站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全年总访问次数262万人次,页面浏览量554.8万页,日均页面浏览量1.52万页/日,平均网页浏览数为 2.12 页/人次。

  (四)加强管控,完善机制,财政效益进一步优化

  1.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切实加强税源建设。在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统筹考虑各项收入影响因素,根据各税种特点及征期合理分配节点指标,增强组收工作导向性;成立海淀区财源建设和收入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调度财源建设相关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区级领导班子与企业定期联系机制,实现"稳存量、促增量"。预计全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46亿元,同比增长7%。

  二是合理推进支出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快支出进度、避免资金沉淀的指示要求,强化高位调度、各部门协同联动。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及盘活财政存量总额完成考核基数进度均快于目标。部门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占上年部门决算财政拨款收入的0.2%,已完成全年低于2%的目标。

  3.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一是坚持合理确定举债规模,规范举债融资。向市级财政部门申报代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40亿元,专项用于"三山五园"地区棚改项目。新增债务纳入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并报请区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海淀区2018年无再融资债务资金置换债券,新增债券已于9月底全部支出完毕,政府债务已按计划全部完成还本付息工作。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制定印发《海淀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成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即债务应急领导小组),确立政府性债务风险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政府债务专项核查,完成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的审计核查认定工作。全年无债务风险事件发生,未被列入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名单和提示地区名单。

  (五)需求为先,精准施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海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满意度衡量政府服务水平,构建生态环境优美、空间高效利用、交通便利顺畅、生活方便舒适、社会治安稳定的高品质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项事业获得人民群众普遍认可。

  一是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契机,坚定不移提升首都功能,统筹解决各项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根据国调队四季度民意调查,群众对疏整促工作满意度达95.6%。加快建设美丽海淀,加大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力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净土攻坚战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歼灭战,空气质量保持城六区最优。加强交通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规范停车秩序,提升交通承载能力,方便市民出行。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出台"雪亮工程"建设规划,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20个季度保持城六区第一。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建设持续深入,完成"城市大脑"框架设计,实施一批示范应用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多功能科技主题公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市治理场景中的应用。

  二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高度重视增进民生福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坚持居住属性,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大力推广菜篮子工程,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完善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出台《海淀区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增加学前学位,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持续挖潜中小学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综合得分居国家东部地区前列。

  三是服务企业发展需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着眼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着力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成立服务经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40家政府部门和29个街镇。区委书记、区长带队开展走访,为企业送上定制化"服务包"。发挥科技优势,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政务服务,开展"存量房交易"、"开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项具体业务试点。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创新发展十六条")及77条细则,进一步聚焦发力、精准施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出台"1+2"科技金融政策,建设金融科技服务示范区,统筹普惠金融、创业投资、并购市场、企业上市各领域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年累计减免退税超过1300亿元。加强政策集成,统筹安排23.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发挥区属国资国企作用,率先设立百亿纾困基金,发行支持优质上市企业专项债券,构建"股+债"防范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工作体系,精准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2018年,全区各单位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争先创优,多项工作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肯定和表彰。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我区在商事制度改革、扶持双创支撑平台、落实重大政策措施3方面获得激励表彰。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18〕108号)中,对海淀区"扎实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予以表彰。同时,海淀区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相关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市领导多次批示给予高度肯定。

  强化问题意识,对标对表北京市绩效考评工作要求,持续推动工作改进,圆满完成各扣分项任务考评。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坚决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区贯彻落实办法,深入推进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疏整促、媒体反映问题整改等市领导批示事项办理。落实突发事件专项准备资金制度,加强应急值守,高效应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深入调研,掌握菜篮子、米袋子供应情况,确保粮食安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数、突发性讨薪事件数、涉及人数持续下降,民生工程和政府投资项目实现"零拖欠"。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对标市政府绩效管理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落实、高效能管理,高效益财政和高水平服务,年度绩效任务全面完成,各项事业展现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查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区域间对高端创新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二是首都减量发展对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需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深刻转型。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仍然突出,生态环境治理还有很多"硬骨头",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升,"疏解整治促提升"还需下更大力气,城市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治理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群众需求和期待还有差距,服务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坚持服务首都发展的根本大局,坚持减量发展的根本特征,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全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协同联动;坚持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进一步聚焦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更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集中力量转变发展动力、提升发展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目的,坚持需求导向和民生导向,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省发改委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规划计划 江西省人民政府
下一篇:市贸促会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