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民企进入汽车行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admin 2016-10-06 07:59:23 导读

导读 : 视频:专访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王自亮 网易财经:王总你好。 王自亮:网易的网友大家好。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吉利汽车最先不是做汽车的,后来怎么会选择做汽车这个行业的? 王自...

视频:专访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王自亮

网易财经:王总你好。

王自亮:网易的网友大家好。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吉利汽车最先不是做汽车的,后来怎么会选择做汽车这个行业的?

王自亮:对。吉利最早不是做汽车的,它是从电冰箱的零部件开始起步的,然后还做一些装饰材料与其它产业,后来发展到做摩托车。做摩托车的时候,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先生就萌生了要做汽车的想法。但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是不可能,国家政策也不会让你做汽车的。因为汽车是国计民生当中最主要的产业,是掌握在国家手里。所以说做汽车的梦想是在做摩托车的时候产生,但是最终实现是在摩托车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这时候才进入汽车行业,而且当时进入汽车行业也是很不容易的。这里面有很多当时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是我们怎么进入汽车行业的故事。

网易财经:能大致的给网友介绍一下吉利汽车走过的这10多年的大概的历程吗?

王自亮:吉利造车11年,走过了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从吉利自身来讲,进入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在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简直是天方夜谭。当时准入门槛对民营企业是不开放的,不要说造汽车了,就是研究汽车,就是想造汽车在当时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事情。很多人劝我们李书福董事长放弃做汽车的念头,还是要做你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是李书福他是一个有着民族汽车工业情结的人,一旦他产生了这种想法,他就一定要去做。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有很多的酸甜苦辣的事情。比如:当时我们根本没有工程师。就是在造摩托车的团队里面,选了几个技校毕业的,有些中专毕业的,其实是助理工程师。就凭着机械工业手册,在那边尝试着干起来的。

经过多少个日夜奋战,终于把第一辆车子造出来。我们董事长自己就是总工程师,手下就那么两三个人,睡就睡车间里面,睡一会就干,干一会就睡,不分白天黑夜。终于在1998年8月8号,我们诞生了中国汽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是民营企业造出了第一辆汽车。

所以说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造出这辆车子这是一个成功,但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进入。我们当时跑了很多国家的有关部门,省里的、国家层面的;得到的回答都是:“放弃这个想法,不可能由民营企业干汽车这件事情。”都觉得太天真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在李书福董事长的带领下,也经过了很多的摸索。比如挂靠某个企业,收购了一些有汽车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甚至跟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制造厂联营等等,还包括跟杭州西湖邮政车辆厂搞合作。

当时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能够进入汽车行业。后来终于批准了我们的联营,但不是以吉利的名义,是以一个联营厂的名义去造汽车的。当时这个汽车也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方面的规定,还不能是三厢汽车,三厢汽车不能卖。一定要搞像工具车一样的,像微型车一样的。这个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时机终于到来了。就是在我们国家加入WTO之前,2001年之前我们接到通知了,我们可以申报汽车生产许可证,也就是国家的公告目录。

在2001年我们如愿以偿,国家正式批准我们成立汽车公司。

网易财经:吉利是唯一一家申请“准生证”的汽车企业吗?

王自亮:当时申请的也有几家,具体的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吉利是当时唯一批准的一家民营企业。

加入WTO的时候,国家有一个考虑。就是怎么样在加入全球化的同时把我们的民族工业做一个扶持。这肯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同时一汽二汽它们纷纷合资以后,“自主品牌””国家也是需要的。这是出于一个战略考虑。

网易财经:对,这可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

王自亮:是的,后来就有了吉利,然后再产生出奇瑞、比亚迪这些国营或民营的汽车企业。这是第一个阶段。就是从造车之初,到批准准入。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2年-2005年左右,就是04、05年左右。这个时期是吉利汽车经济型轿车进入行业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理念: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个理念很早就提出了,在造车之初就提出了。

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要汽车进家庭,要把汽车从神坛上请下来,进入千家万户、进入百姓家庭。本来汽车是个奢侈品,汽车是一个官方的交通工具。我们叫“轿车”嘛,“轿车”的“轿”就是很有意思的,是当官的,老百姓怎么能坐呢?一、买不起。二、也没形成一个老百姓汽车消费的环境,所以买了也没用。所以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要造一个价格比较低,进入百姓家庭,能够在汽车行业杀出一条血路。

所以我们提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最早我们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后来讲叫“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就是在质量上面有了改善。所以我们有了第一批的经济型轿车,比如美日、豪情、优利欧等等。这三款车子,我们现在叫它“老三样”,就是当初带着我们品牌开创阶段的作品。价格低廉,而且符合中国的道路设计;也是经济型的轿车,也是体量比较小。

当时一下子就把市场带动起来了。那时候轿车很贵,上海大众的普桑(普通版桑塔纳)买十六七万,夏利当时也有买十二三万。由于吉利的存在,整个汽车工业,汽车轿车行业集体跳水,价格纷纷往下降,把虚高的价钱拉下来了。

这是吉利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性贡献。第一个历史性贡献,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我们的车提出来是3-5万,当时我们国家的某一位领导就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汽车价格3-5万,这个是痴人说梦,汽车这个东西你还当成西瓜来卖吗?不可能。”我们的董事长是有针对性的,他的初衷就是想把汽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那时候对汽车很神秘,我们国家长期汽车发展停滞不前,所以对汽车有一种神秘感,高高在上。

网易财经:是的,很多人把汽车看成是一个比较奢侈的消费品。拥有这个“汽车梦”可以,但是很难想象自己会有这么一辆汽车。

王自亮:对。2005年-2007年这个时期,吉利的经济型汽车非常好销,质量方面也有所改善。现在我们就提出来一系列的有助于将来发展的使命,理念、口号,还有一些我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吉利很快的进入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十强。

网易财经:这个排名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王自亮:排名好多年了,从2005年、2006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中国汽车十强。这样的话,就标志着吉利的汽车上了一个台阶,实现了我们造好车的一些想法。这时候我们的生产基地,包括台州、宁波、上海的黄浦,还有其他的,我们产能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我们的汽车研究院,也是自己独立的,我们投资了3.5个亿建了吉利汽车研究院;到2005年、2006年已经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就是我讲的,2007年5月18号,吉利在宁波发表宣言,叫《吉利宁波宣言》,提出了战略转型。吉利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发现廉价的低质、低价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要做汽车必须把汽车做好。所以抛弃价格战,要从一个无序的竞争中进入到高层的核心竞争力的这么一个发展。

所以我们提出来: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向全世界”。就是要抛弃价格战,追求品质、技术、质量,服务优秀,国际化,创建我们吉利汽车的大品牌。我们在不放弃经济型汽车的同时,我们向中高端延伸。我们不仅要占领城市市场,我们还要占领二、三线市场,而且我们还要国际化。我们的管理要信息化,我们的物流要便捷、快速,我们的成本控制要做得更好。这些就是我们战略转移的内涵。

网易财经:为什么提出战略转型?

王自亮:为什么要战略转型?就是针对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市场里面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去讲的。另外也预感到当时中国的汽车热度是非常高的,就是有一种预感,就是再这样干下去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就想在汽车行业里面能够顺利的过度到一个,我们拥有一些更高端的品牌,更大的自由组合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包括我们的技术。

比如吉利最新推出的汽车安全技术BMBS,也就是“高速爆胎安全与控制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哪里?就是改写了中国人跟着外国人跑亦步亦趋的态势,中国人有自己的技术,而且这个技术在世界上立于一个非常高的地位。所以这项技术,被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文献》选进去入编了。同时我们在2008年1月参加美国的北美车展,这项技术获得了北美汽车车展组委会给我们授予的一个大奖,叫“发明创造特别贡献奖”。

同时我们在发动机领域里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自主研发了出CVVT发动机,达到了“中国领先、世界先进”这么一个水平。这是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给我们提出的鉴定。当时还有一个“广告门”的故事,就是说中央电视台不让我们做广告。说这个“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是不是现实?好像感觉到你们是不是在吹牛?但事实上我们没有吹牛。

网易财经:就是有所怀疑?

王自亮:对,有怀疑。央视让我们出具证明。当时我们拿出省科技厅的证明给央视看,央视说:“我是中央电视台,我怎么能够看你省里的科技鉴定证明呢。”所以,后来我们请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给我们做鉴定,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经过认真的论证,他们提出一个结论:吉利的CVVT发动机具有“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水平。后来央视就给我们播了。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吉利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在追求“品质、质量、技术、品牌”的道路上。我们收到了品牌制约,中国制造业这么多年,包括其它产业,一直受品牌制约。我们没有世界性的品牌,就是有也很少,几乎可以忽略。这是中国之所以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还没有达到最高高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你看现在世界上,美国、欧洲的品牌,市场上都充斥它们的品牌。它们的品牌附加值很高,为什么我们的服装、鞋帽,一个万吨轮的服装鞋帽比不上人家一个芯片,比不上人家的一个波音飞机。这个道理在哪里?就是因为没有品牌,附加值不高,我们的资源都被低估了。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人能够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在制造业领域里面取得重大的进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一个最大的瓶颈问题没有突破,就是品牌问题。

所以我们吉利下决心做中国汽车在世界上的一个大品牌、高端品牌,这是我们的一个梦想。经过这三个阶段,从2007年-2009年,我们的战略转型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引起了上至总理,下至消费者广泛的关注。

温总理6月13号到吉利的湘潭基地视察,他视察了一个多小时,跟我们讲了10分钟的话。他一开始就说:“吉利现在是走在前面了,吉利是个有生命力的企业,是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吉利的工人、技术人员创造了自主创新的形象。”总理就是这样说的。

网易财经:吉利的成功就像是一个神话。

王自亮:为中国汽车工业树立了一个典范。当然,总理对我们还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他说:“你这个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最后的十里是比较艰难的。你们就把它当成走了一半。”最后他还希望我们吉利有更多好的消息,他会给我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他说:“我今天来就是为吉利的发展指明方向。”我们提出的:安全、环保、节能。总理讲了四个字,他说,一个是“经济”,一个是“舒适”。

应该说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虽然走得很艰难,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敢说我们现在走得很健康。这就是我讲的这么三个阶段。

网易财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管在中国的哪一座城市,都能看到吉利的车。很多老百姓,觉得开吉利的车就是吉祥、吉利的意思。我就想特意的问问,吉利这个名字当初是怎么来的?

王自亮:吉利是李书福董事长自己取的名字,我们行业的一个基本解释。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吉利”。“吉利”是来源于我们的董事长做了一个梦。他说,“有一个晚上梦到天上都是星星,有很多人在追求,有很多歌声,有很多音符在飘荡。”他说,“千百年来多少人在祈求,祈求一个梦想。”最终,他梦见音符都在跳,最后下到人间,下到人间来化为人间吉利。所以最后他梦醒了以后,他想到“吉利”两个字。

其实我觉得“吉利”,更多的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进入一种美好的汽车社会,给人家带来更多的安宁、更多的便捷、更多的安全、更多的方便。我们进入汽车社会是一个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不是啊?看我们中国原来是老三样,新三样。到现在的发展阶段以后,汽车、房子,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基本面。

我觉得“吉利”这两个字,很能概括中国人奔向小康的梦想。

网易财经: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咱们都知道吉利的第一辆车诞生于1998年。从老照片看,第一辆车出来的时候,有一些老员工在上面写了一些文字。当时你在场吗?

王自亮:我不在场。听他们说当时确实是非常激动,吉利造出第一辆车子。当时第一辆车子,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做出来的。应该说汽车造出来能开动,这本身就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虽然比较简陋,设备、人员都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优越。但是我们毕竟是造出来了,走出了梦想的第一步,有一个历史性的意义。

网易财经:吉利从2007年开始做品牌转型。您觉得吉利汽车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建设最大的贡献在哪里?吉利最大的品牌意义在哪里?

王自亮:吉利的品牌意义。一、它是纯正的中国血统。是本土生产出来的这么一个品牌。它是从0-1,从1-100,从100-10000;走过了这么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它是有着中国的纯正血统的自主品牌汽车。是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摸索出来的,所以它代表最根本的;它是根基非常扎实的品牌。

二、代表中国人在汽车领域的突破。什么突破呢?就是基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而不是模仿别人照本宣科。我们的生产体系,研发体系,销售体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比如我们的研发体系。我们把研发的核心部分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是单纯的买技术。我们是跟国外的一些先进企业做一些零部件的技术合作开发,但是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核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现在我们基本上都是以自己开发的为主,我们的原创性的东西都在我们手里。所以这个品牌具有一种可持续性,它的主动权在我们的手上。

三、这个品牌是老百姓的品牌,消费者自己拥戴的品牌。就是说它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你看坐吉利车的人,最早的吉利车,就是消费者自己感觉到过上汽车生活了,他们就选择吉利,而且感觉非常好。你们明天到宁波去参观,考察我们的生产线、流水线,考察我们的设备。你们自己看一下。我们现在的设备、流水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可以使你们大吃一惊。

你看我们的品牌发展多快?为什么会这么快?因为我们的品牌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扎根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要做中国人自己做的事,要走中国人自己走的路;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网易财经:这个创新的思维、根基是永远不变的?

王自亮:这个根基是不会变的。所以有人问我说,“你们这个品牌向高端发展,是不是要放弃经济型轿车?”我说,“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绝不放弃经济型轿车。我们只不过把经济型轿车做精、做专、做强、做大,但同时也向中高端发展。”这就是我们品牌,之所以有生命力的一个最好的体现。

当然,我们不反对“走出去、请进来”。我们也要在国际市场上打开我们的品牌局面,我们也要搞连锁、也要搞合作。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创新的动力在哪里?你刚才问我这个问题很好,创新的动力就在于自我发展的要求。

网易财经:这还是跟吉利的战略需求吻合?

王自亮:对。我们的创新不是谁要我们创新,是我们要创新。没有谁逼我们创新,我们不创新我们就死掉了。这是企业内在的需求。今后慢慢我们抛弃价格战,车子价格慢慢也开始卖的向高端品牌价格靠拢,那么你不创新的话、你不改进的话,人家凭什么买你的车啊?所以说我们创新的动力是内在的动力,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当然也可以说创新是“逼出来”的,从感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时候,我们才开始去做创新。

网易财经:北京奥运会前吉利汽车提供了30多台TX4出租车作为奥运专用车,我们还想了解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现在是怎样一个发展方向?

王自亮:吉利在新能源的问题上,我们坚持两个观点。一、积极的参与到新能源的开发,同时要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所以现在我们有了吉利熊猫的电动车,也有了上海华普的海尚甲醇车。还有我们的混合动力也在进一步研发,第一辆车已经出来了。我觉得新能源是一个发展的方向,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将来随着汽车的进步,新能源会慢慢的占主导地位。所以从方向来讲,我们要抓住这个方向,否则我们就很难进行下去。

二、我们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也要做好传统内燃机的效用提高,工艺的改进和水平上升、提升。如果我们简单的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新能源上面,而把眼前的事情不去做好,那也是很危险的。没等到新能源上市那一天,我们的企业可能有倒闭了。是不是?但是如果不参与新能源的研发,不参与新能源的开发,这也是很愚蠢的。这个实际上就是“设计方向”的问题。我们将来更多的会做这方面的交叉努力。

网易财经:我看现在很多的汽车企业都在跟大学合作一些项目,可能好多都还是新能源。吉利有没有这方面的做法?

王自亮:在新能源方面肯定要合作的。有的人才在大学,更多的是在企业,还有就是一些研究机构里面。只不过大学的理论基础大一点,学术氛围更强一点;实验的一些手段、水平的改进可能会快一点。其实创新的原动力、源头,还是在企业。

网易财经:我们都知道吉利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汽车企业大学——吉利大学。

王自亮:我们创办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我们当时创办大学,也是出于在造汽车之初有的想法;就是我们是民营企业,不可能从国家那里获得大量的人才储备。那么我们就必须得自己培养,培养一批有用的人才,包括一些实用人才。吉利造车之初就是创办大学之时,我们有北京吉利大学,有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有浙江汽车技师学院。这三所大学,加上还有一个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就是我们的东部;这三个大学加上一个工程学院,构成了吉利人才的基本摇篮。

但是我们所招的人,不完全是从自己的吉利大学培养出来的。我们面向全国,全方位的招聘人才。另外我们吉利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有些也可以服务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其他一些企业。我听说吉利大学的很多学生,都被北方的一些企业挖走了;包括一些中部的。吉利大学的学生,可以说是很受欢迎的。

我们的人才既有海内的,也有海外的;既有自己培养的,也有其他学校培养的。就是自己的培养的学生,也要到企业实践若干年以后,才能够真正的派上用场。

网易财经:有没有一个战略意义上的人才体系?

王自亮:有,我们的人才体系基本分这么几个层次:

一是基础人才。比如说高级的熟练的技师、技工。我们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我们通过培养、培训、深造;我们通过实践,拥有了一批很好的、优秀的熟练的技术工人。这是我们汽车工业的基础。所以我们在中国历次的中国汽车装调工大赛中,吉利都获得了团体、个人的冠军和亚军。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事实,证明了我们的人才培养是成功的。

二是引进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的管理人才和企业研发的基本队伍、基本力量。有博士生,有硕士生,也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经过若干年的锻炼成长,他们现在成了吉利的骨干。

三是吉利的高端人才。像一些技术领军人物,各方面的人才,有些是自己培养的,有些是海外引进的,进入我们的领导核心层。像汽车研发的赵福全,它就是从美国克莱斯勒过来的,在那边10几年;在克莱斯勒是任的技术总监;后来到华晨当副总,现在到吉利。

由于他的到来,带来了一批新的汽车力量。包括我们的财务,我们的管理。这方面的高端人才,都是来自中国的大学,甚至美国哈佛大学,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梯度结构。所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是有体系的,也有吉利的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升迁制度、考核制度、培养培训制度,这些制度在吉利是日益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跟我们的销售,营销,研发,制造非常吻合的这么一个人才解构制度。

网易财经:通用汽车破产可能意味着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上有可能完成一轮跳跃式的发展。他们可以去并购,就像吉利收购澳大利亚的DSI公司。我想问王总,吉利在“走出去”的环节上,我们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的愿望是怎样的情况?

王自亮:吉利是这样认为的,通用倒闭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什么时代呢?就是汽车工业命脉掌握在欧美、日本手里的时代,差不多就结束了。

虽然福特可以重新崛起,通用将来也可能重做一个能成功。但是这都不影响现在整个汽车工业的趋势,规律性的东西它不会影响。也就是说,世界汽车工业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化。从地理层面上来讲,它要从第一世界慢慢的转向东方的第二、第三世界。

从50年代开始,60年代丰田会崛起,为什么后来本田也会上来?就是慢慢的向日本。现在的趋势我觉得是慢慢向中国,韩国;这个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布局的基本格局所决定的。比如劳动力的成本、研发的成本、管理成本。这些都是像欧美那样的国家没办法承受的。

再一个,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的转移。原来是欧美或者日本、韩国,现在中国成了世界上汽车最大的市场。既然最大的市场在中国,那么汽车工业本身它就会做一些战略性的调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李书福董事长在八年前就说了一句话——“通用要出问题。”他这不是口出狂言,而是他当时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世界汽车工业重组,像通用这样的企业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

这个从国际经济的发展,你考察从第一次大萧条到现在,它有很多潮流、有很多周期,也有很多变化。

我们之所以下决心并购澳大利亚的DSI,就是全球第二大的自动变速器的专业公司,我们就是出于这个考虑。刚好这个机会来了。我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谈判到签约的这么一个过程。有些人说吉利真是兵贵神速,吉利好像有什么秘密武器。没有秘密武器,我们就是想寻求一种解决、制约我们的因素。

网易财经:最后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当中,吉利的未来是怎样一副图景?

王自亮:我讲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我们的战略。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跟随潮流,叫“总体跟随,重点突破,局部超越,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全面领先”。我就讲前面这几句话。

“总体跟随”,我们把世界汽车工业的整个发展态势研究好。所以我们要紧跟,我们不落后,我们要把前进的步伐加快。

“重点突破”,所谓重点突破,就是在某些领域;像我们的安全技术,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我们就要突破;我们接下来要打安全这个牌。我们还是把安全放第一。为什么?人的生命价值提高了。老百姓买车首先买的是安全,这个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所以我们的BMBS这个技术,包括气囊,这些我们都要把它做出来。

“局部超越”,在我们的底盘技术,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我们的变速器、变速箱技术;特别是我们收购了澳大利亚DSI以后,我们的变速箱是全方位的,全系列的,前后区大小扭矩我们都具备了,我们原来是小扭矩,小排量,在这些领域我们要局部创新。

然后采取人才创新各方面的措施,把我们的战略目标推向前进。这是我讲的第一层含义。

二、从量化来讲。我们原来提出来到2015年要200万量的产能和销售,其中大部分还是出口,即是三分之二出口。三分之二里面又分几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在国内生产出口海外,三分之一在海外生产销售海外。还有就是我们其他的销售渠道。

这个“200万”呢?现在可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这块我们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我们总的发展战略,200万辆也好,180万辆也好,我们可以做一些小的调整,但是我们的目标还是不变。所以我们现在在技术上,研发上,工业链,就是我们的生产,还有我们的营销方面,我们采取了叫“三链协同”。营销链,研发链和工业链,这三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

这个“三链协同”。在研发上面,我们打造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到2015年我们能研发出42款新车,保证每年有4款以上新车。

这次我们在上海车展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4月底-5月初的上海车展,我们展出了20多款新车,还有各种各样的发动机,包括CVT、涡轮增压及柴油发动机,还有变速箱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展出了。显示了我们的研发实力。

在营销方面,我们走渠道创新,网络创新,营销的手段创新,包括一些分品牌战略。我们在吉利的母品牌下面,我们搞了三个品牌,一个是“全球鹰”品牌,目前以吉利熊猫为代表。第二个是“帝豪”品牌,前不久“帝豪EC718”刚刚下线上市。还有我们上海的“上海英伦”品牌,就是TX4出租车。这些都是我们的豪华的、高等级的车子。

这三个品牌互动各有千秋,也不是哪个品牌低贱,哪个品牌高贵。有些是充满活力的,有些是灵动的,有些是富贵的,有些是稳健的,有些是代表力量的。各种各样的消费人群,他的追求不一样。所以我们有个品牌的战略,比较宏观的战略思考

所谓这一切都构成了今后若干年,吉利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蓝图。我们总的目标,就是要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能够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非常响亮的高端品牌;能够和国际著名品牌同台竞技,有得一拼。把这么一个好的品牌铸造出来,打造出来。

还有更重要,我们想把吉利这个企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年。就是注重我们企业的文化,注重我们的团队建设,主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只有这样子才能够形成一个凝聚力,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包括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也很重要。所有这一切,加上我们的技术、品质、质量,加上我们的研发、资金,然后还有海内外的一些重组;把我们吉利真正铸造成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当中开拓兵。

也就是说建国60年以来,争取成为我们国家成长最好,发展最健康的企业。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梦想。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杨顺霖)

洪道聪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一周车市行情
下一篇:压力试验台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