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查建国李玉)10月 1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国际理论前沿丛书》之一《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创新办主任汤蕴懿出席发布会。《文汇报》总编辑郑逸文、《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新闻记者》主编刘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戴丽娜等分别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议。具体而言,将现有研究有产品和过程两种视角,研究主题则主要集中在讨论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网络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了创新扩散、行动者网络、破坏式创新和新制度主义四种理论框架研究创新现象。8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吕鹏主持发布会(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关键词: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记者查建国;发布会;新闻与传播学国际;传播研究;新闻创新;党委书记;理论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
《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新书发布会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查建国 李玉)10月1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国际理论前沿丛书》之一《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创新办主任汤蕴懿出席发布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主编强荧发布新书。《文汇报》总编辑郑逸文、《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新闻记者》主编刘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戴丽娜等分别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议。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吕鹏主持发布会。
强荧表示,新闻与传播学作为国家具有支撑性作用的学科之一,其研究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指导,这是前提和基础,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与此同时,新闻与传播理论的研究,应该体现时代前沿性、专业系统性和承继民族性,要把继承和创新、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进行结合。具体而言,应该从三个方面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首先,首先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研究导向,关注中国经验、中国问题。二是坚持理论创新的自觉和自信,推动建设以互联网传播为核心的新型理论研究体系。三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构建具有中国风范中国特色的新闻观传播观。
随后,研究团队就《中国语境下的新闻创新》和《城市传播研究:理论、实践及关键概念》两个分主题进行发布。《中国语境下的新闻创新》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形塑新闻业的重要力量,它使新闻业陷入困境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机遇。新闻业主动或被动地启动创新过程、研发创新产品以应对困境,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新闻创新的后果不仅具有经济层面的意义,也具有社会层面的意义。创新的成败不仅与新闻业当下的处境有关,也决定着新闻业的未来。新闻创新现象的涌现又引发了新闻创新研究的兴起。报告从视角、议题和路径三个维度展示了当前的研究状况。具体而言,将现有研究有产品和过程两种视角,研究主题则主要集中在讨论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网络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了创新扩散、行动者网络、破坏式创新和新制度主义四种理论框架研究创新现象。通过概括其主要议题、研究视角和理论路径,为我们理解当前数字化技术所推动的新闻创新过程提供更全面的框架。
《城市传播研究:理论、实践及关键概念》主要回顾、总结了近期英语世界(主要是美国)城市传播研究的发展状况。从聚焦该问题的背景及研究进路入手,提出西方城市传播研究是在缙绅化、新技术革命及传播学范式创新内在需求的合力中应运而生的。而后从城市即媒介、作为文本的城市及媒介与城市相融三个理论层面和“可沟通城市”的现实层面介绍了英语世界城市传播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着重介绍了“全托邦”和“地理媒介”这两个揭示了全球与地方、技术与媒介、视觉与公共性等诸多关系的关键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