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紧紧围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发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等重大需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创新引擎。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创新。发展实践一再表明,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十三五”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这个动力,真正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又会推动科技创新,这两个轮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资源配置碎片化、科研低水平重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把科研搞上去,让成果活起来。一方面,要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要素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解决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一盘棋”、集成解决问题“一体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一条龙”的协同创新格局。
坚持发挥行政领导和科技主导两个积极性。要把行政资源和科技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两股力量在解决农业重大问题中拧成一股绳,形成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关键要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须先给科技人员插上动力的翅膀。要完善利益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研发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使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利益挂钩。同时,还要调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争取、条件保障等工作,扩大农业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人员聘用、岗位设置等自主权,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坚持科技创新“顶天”和“立地”两个价值导向。农业科技创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做到“顶天立地”,就是既要着眼长远,做好创新力量布局,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也要立足当下,坚持需求导向,避免科技经济“两张皮”。具体来说,在“顶天”方面,要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率先跨越,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受制于人的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在“立地”方面,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和支持方式,切实打通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科研选题立项的“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上山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农业“大科技”时代已经来临,扬起新发展理念的风帆,启动创新驱动的巨轮,为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