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是标准的服务行业,服务对象就是车主,一切的革新都是以如何更好的服务车主、提升车主的体验感知为最终目标。
要分析汽车后市场的效率命门,首先要明确后市场的“效率”究竟是指什么?我们认为,汽车后市场的效率,源自于车主的体验感知,最核心的就是服务时长。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解决车主的问题,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真正要实现,却需要对整个行业做深层次的变革。
服务时长:字面上看到的是如何缩短车主的等待时间,实则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上面各个主体之间协作模式的变革。提炼一下,至少涉及到车主、车店和配件商。
首先,在车主层面,要改变以往服务习惯,针对不同的车辆服务用不同的服务模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服务。
以最高频的洗车为例,分为精洗和外表清洗,代表的是不同的车主需求,平常最多需求的就是外表清洗,需要的是快速便捷,5-10分钟结束。而在普通的洗美门店,无论如何提升洗车工的技能,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只有自动洗车机才能完成。外表清洗车主的目的就是清洗掉表面的灰泥,让车辆看上去外表清洁,时间一定要短,采用自动洗车机后,车主可以提前线上查询预约,到达后甚至无需下车,直接开到洗车机上,扫码支付后开始自动清洗,3分钟完成后开走,方便快捷。
而对于精洗,因为涉及到车内车外的擦拭、吸尘等动作,必须要人工干预,这个30分钟的时间是一定要的,车主也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毕竟清洗自己的车越仔细越好)。但是,车主无法接受的是额外的排队时间,哪怕只有短短10分钟,也很难忍受。所以这里需要培养的是车主习惯,因为门店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不大可能无限制的提升产能,也很难做到每辆车都随到随洗。因此,必须要让车主养成提前预约的习惯,可以简单的通过App或者门店的公众号等途径,查看门店的当前排队情况,查询空闲时段,进行提前预约。而门店对于提前预约的车主,要信守承诺,做到预约时间到来的,就能马上开始清洗。
在车主层面,车后市场的服务商要提供更多的选择,针对车主需求做好客户分层,对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案来解决。同时,也引导车主逐步养成预约等服务习惯。
在门店和配件商层面,一方面提升门店内部的协作效率、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供应链流转效率。
这两方面的提升,势必要通过有深度行业经验沉淀的智能软件管理系统来辅助进行。
以高频的车辆保养为例:最高效的场景是,车辆进店,服务顾问通过APP下单,系统自动通过该车的VIN码自动匹配出适配于该车的空调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机油(以及加注量)等信息。如果店内仓库库存不足,则可以一键生成订单,系统列出附近的或常用的配件商及相关配件价格,选择确定后发送订单,配件商接单后直接根据订单中的详细的配件编号进行配货和配送。一方面大幅缩短了门店的配件选型,另一方面也彻底解决了门店和配件商的沟通问题,而配件商也省去了匹配车型的工作,需要做的就是照单快速配送。在这种模式下,整体上会将目前的车辆保养效率至少提升30%。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更高效的模式,就是配件商联合管控门店的库存。门店将自己的易损件库存完全托管给配件商,配件商通过软件系统可以实时掌握门店各种类型的易损件库存,并根据门店进店保养的历史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设定该门店的易损件的智能库管模型,每种配件的最低库存数。当库存低于预警时,即自动马上安排到店进行补货。
这种模式类似于现在便利店的供货模式,系统根据各种商品的消耗速度,向仓储中心发出补货指令,而仓储中心可以根据下辖门店的位置和库存需求,设置最佳的配送路线,以节省配送成本并提高流通效率。
小平爷爷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汽车后市场的效率命门就在于新技术的运用,一定是要依靠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对整个行业产业链进行全面的升级优化,最大限度的将以往依靠人力完成的工作交由智能系统来处理;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搭建区域、乃至全国、全行业的车联网协作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才能真正让车主获得最优质的体验感知,才能最终共同达成用心(用新)成就汽车后市场的愿景。
2018年11月27日,“归壹 | 瓦尔塔·2017第二届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发展论坛”将在上海虹桥元-希尔顿举行。超级车店CEO刘斌先生将发表题为“产业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平台”的主题演讲,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会,现场聆听汽车后市场的“效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