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末梢走向改革前沿

admin 2019-07-06 09:01:56 导读

导读 : 2017年9月,一条贯穿中国西部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就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经此通道,货物由重庆向南经贵州......

从开放末梢走向改革前沿

  编者按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儿女奋发图强、砥砺奋进,形成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本报今天起推出一组报道,聚焦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广西经济金融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金融改革创新的历史性变化。

  放眼中国地图,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一眼可见——北部湾。北部湾的铁山港,见证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2000多年前,载有黄金和丝绸的西汉船只,出海的起点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广西拥抱海洋的梦想延绵千年,却一直“守着大海吃农业饭”。长期以来,西部货物“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一度出现“广西货不走广西港”,而从广东出海的尴尬局面,“封闭边陲”成为广西的标签。

  摘掉封闭标签

  2003年,中央决定,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一跃成为对东盟开放的最前沿。

  2008年,中央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转身向海”的期待被注入了国家动力。

  2013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牵头11个部门发布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幕开启。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的开放发展明确了“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将广西推向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

  历史机遇叠加,沿海沿江又沿边的广西区位优势开始显现,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7年9月,一条贯穿中国西部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就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经此通道,货物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区市,通过广西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东盟。

  站在北海铁山港码头,运转车穿梭在码头与堆场之间,冬日的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我国西南、华南等地。

  10多年前,铁山港还是一片滩涂,如今已建成拥有6个15万吨级泊位的码头,货物从这里出发,可以通往全国、畅达世界。

  释放区位红利

  在钦州港保税区,吊机繁忙地将集装箱吊上开往新加坡的货船。在中新“南向通道”海铁联运枢纽钦州港火车站,前往重庆的列车整装待发。

  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区,广西正加速与东盟全方位互联互通。目前,北部湾港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防城港是我国大陆距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海港,现已建成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37个,与全球19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商通航。通过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金川集团在广西的基地。

  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开启了港口运营管理改革的大幕,对内北海、钦州、防城三港合一,对外加快国际化步伐,参股马来西亚关丹港和文莱摩拉港,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合作建设码头,短短几年,北部湾港脱胎换骨。

  如今,北部湾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的海上大通道。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纷纷布局广西北部湾。世界第二大燕窝生产国马来西亚已有多家燕窝加工企业入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他们看中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还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两国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项目——燕窝加工贸易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作为我国首个全产业链集群式燕窝产业发展平台,该基地总投资6.9亿元,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目前,已有10家毛燕加工企业入驻,还有50家中国和东盟的燕窝企业正在洽谈。

  据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谷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以后,每年的产量将达到200吨,产值达到40亿元,将有利于中国、东盟国家燕窝产业深入合作,带动其他产业深入发展。

  中马钦州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林海波表示,因共同看好“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目前进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注册企业超过320家,已有139个产业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1164亿元。

  以产业合作为引领,中国与东盟各国不仅在纺织、钢铁、机械、化工、信息、汽车等领域加强对接合作,还成功开创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两国双园”模式。如今,中国(广西)·印尼经贸合作区、中新南宁综合物流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大新—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一批合作共建园区快速发展。

  金融高效支撑

  今年10月26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人民币、越南盾现钞双币跨境调运业务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地银行开办毗邻国家现钞业务的新时代正式到来,这是广西沿边金融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金融畅,产业兴。2014年年初,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积极配合做好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各项准备工作,最终于2014年11月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实施。同年11月30日,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从中国银行泰国曼谷分行借入3000万元跨境人民币贷款,成为全区办理的第一笔签约到账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

  为更好地协助推动中马“两国双园”之间“点对点”金融合作与开放研究等工作,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选派业务骨干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挂职,参与园区金融发展规划编制、评审以及园区金融创新课题研究工作,为园区争取试点政策。

  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资本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已见成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园区,通过直投资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支持入园企业建设,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实施“基金1000计划”,重点引进基金公司在园区注册,已经落户的基金公司超过70家。设立了广西中马产业发展投资一号基金和清控中马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6只基金,基金规模达到141亿元。

  过去,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很大一部分为小额边贸交易,由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货币不是主流的国际储备货币,导致人民币与这些货币的现钞交易兑换渠道不够畅通。2017年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将实现东盟国家货币现钞跨境调运列入当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与越南仅一河之隔的东兴市成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人民银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以此为契机,先后推动建立东盟货币服务平台,开展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建立跨境反假币合作机制,推动人民币和越南盾点对点现钞跨境调运业务。

  人民银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行长程柳松认为,人民币、越南盾现钞跨境调运渠道的畅通,对提高金融机构在人民币与越南盾定价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逐渐规范边境地区的结算秩序,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广西启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以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分局根据中央部委的总体方案和自治区的部署,以“铺一条路、搭一个平台、建一个循环圈”作为新一轮金融开放创新的主攻方向,在畅通人民币资金汇划渠道、搭建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平台、建立跨境投融资循环圈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多项业务创新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以前,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仅限于面向越南的边境小额贸易,数量寥寥。从单一市场到面向东盟、港澳台、南亚及美欧、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在结算模式、资金清算平台、行业分布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广西22家银行的310个分支机构开办了跨境人民币业务,2835家企业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103个国家和地区与广西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从2010年试点开始,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一直位居全国8个边境省(区)第一位。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崔瑜表示,广西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得益于试点政策较好地满足了实际经济贸易投资结算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业务向纵深发展。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成都: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
下一篇:“硬科技”发威缉毒前沿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