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25日电(记者 邹硕) 3月2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联合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刘川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靳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秉公,党的十九大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冯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建军,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时代楷模”曲建武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康凯主持。
刘川生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广大专家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交流学习体会,深入探讨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她强调,要办好高校思政课就要着力增强课程自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多方协同作用;思政分会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思政课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和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搭建平台,为办好高校思政课贡献力量。
靳诺结合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感受,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出四点要求,要把统筹谋划和深入一线相结合,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相结合,把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各责任主体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让高校思政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回顾了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经历,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并围绕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定位、努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党的十九大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冯培提出,教师应当铸魂育人,成为传承家国情怀的担当者。他认为,思政课老师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授予者,而且是学生人生的解惑者,更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道者。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始终是我们民族书写五千年文明史的不断永续,家国情怀更是蕴含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中。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课教师也应不断努力,从而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感同身受,培育学生的奉献情怀,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建立与祖国的心灵之约。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提出,思政课教师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到八个“要”:一是要信,教师本身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解决信仰问题;二是要正(政),要讲政治,树正气,走正道;三是要懂,要懂马克思主义,更要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要博,要做到知识渊博,还要做到胸怀博大;五是要新,要掌握代表性、前沿性,讲课要感染人;六是要实,要熟悉中国实践更要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七是要活,要生动活泼幽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联系实际;八是要亲,要了解当今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知道青年人喜欢什么。我觉得从这八个方面做到入脑、入心、入耳,真正做到铸魂育人,这是当前我们深化思想改革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应该开拓的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秉公提出,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明确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次是要科学掌握教人成为人的课程根本性特点,认识到思政课的价值教育和价值接受具有特殊复杂性;三是要努力提升思政理论课的独特教学魅力,不断提升思政课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建军认为,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从中感受到亲切的关心和严格的要求,要认识到严格要求也是一种关心爱护。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是希望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能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思政课老师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把这种亲切的关怀变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把思政课教好,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时代楷模”曲建武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政治要强,讲信仰的人一定要有信仰,教师有信仰学生才能树起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信仰的学科;情怀要深,教育爱国就是最好的爱国;思维要新,在课堂上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视野要广,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眼界、博学的才华;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有积极正向的引导,激励他们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卢黎歌谈到,思政课教师在理念上要端正对思政课的定位,将思政课作为关键课来建设;在信心上要不输理,应该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在队伍建设上要高标准严要求;最后,要扬优势补短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树荫认为,首先要明确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次,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此思政课教师师必须讲政治;第三,总书记说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去创造,他提到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为了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将政治信仰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其次在职业认同上,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把我们的职业当成事业去干;第三要讲政治担当,这体现在师德师风上。总之,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有政治担当,这样才能够有所作为,从而讲好思政课。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琪认为,要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第一要做到不忘本来,坚守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历史使命和方位;第二就是要遵循规律,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守正,第二个是创新,首先守正才能创新,创新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立在中国话语、中国风和中国故事这样一个主题之上的创新。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志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原则,直面思政课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科研对于教学的支撑,讲出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代玉启认为,提升思政课的质量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教师之用,教师能否用思政课的理念和内容,这是思政课教学实现提高的终结。思政课教师的引用和指导思想正确才能使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的立身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人格魅力,教学不跑调不偏题。其二是环境真用,环境能否用于思政课内容是检验思政课的试金石。其三是学生真用,这是思政课教学的落脚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解决他们自身的学习生活问题,以及今后工作实践中的矛盾和困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绕不开的话题,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当下之需和未来之需是思政课不可忽视的重要主题。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孙晓丹认为,思政课要有温度,要用真情讲真话传真理才能让学生真信。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们要心怀“三动”:激动、触动、行动。乘思政之热,悟思政之重,行思政之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认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要避免庸俗化、标签化、简单化的倾向,应把讲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容放在首位,大力倡导科学的研究精神,从内心深处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
最后,康凯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和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共同为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知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