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届电气化交通前沿技术论坛在清华召开
清华新闻网6月27日电 6月22-23日,由清华大学和中车株洲电力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电气化交通前沿技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交通处副处长甄子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主任王红、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强等出席开幕式。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院士担任大会主席。
论坛现场
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2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电气化交通中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及政策建议等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会议共安排12个大会报告,17个分会场报告,2场技术开放交流和1场圆桌论坛。
郑力讲话
郑力代表学校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电气化交通涉及车辆、机械、电气、材料、电子信息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在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布局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集中研讨电气化交通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推动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革命,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是能源、电气、交通领域的一次交流与思想碰撞,对于国内相关学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希望通过此次电气化交通前沿技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搭建科研协作与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在电气化交通和相关的科技创新作出更大的成绩。
孙逢春院士作专题报告
孙逢春院士作了题为《新能源车辆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的报告,从能源安全、环境和支柱工业出发,分析了发展新能源车辆的必要性和中国独立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从车辆技术、充电和换电站、基于大数据的车联网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未来新能源车辆的发展目标,认为功率链、电池、车辆控制、电制动、电动转向、电动空调、轻量化、全天候运行等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高仕斌教授作专题报告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学高仕斌教授作了题为《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铁路智能供变电设施的体系架构、关键设备和典型案例,阐述了智能供变电设施、智能运维系统、柔性供电结构与装备、智能供电调度系统等子系统的架构和关键装备,并对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丹尼尔·卡门教授作专题报告
著名能源政策专家,加州伯克利大学丹尼尔·卡门教授做了题为《后巴黎协定合作伙伴:中国-加州绿色交通领导力战略》的报告,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和美国加州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认为光伏发电与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站之间的紧密配合在清洁能源消纳中有着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李建秋教授、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阮新波教授、西南交大何正友教授、北京交大郑琼林教授、哈工大郑萍教授和崔淑梅教授、中科院电工所温旭辉研究员以及来自国网电动车、中车株洲所等单位的专家,分别围绕电气化交通中的电池、电力电子变换器、电机等展开了深入的技术研讨。
圆桌论坛现场
本届会议还专门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邀请了欧阳明高院士、IEEE电气化交通专委会主席陈耀斌教授、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江冰董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郭焦峰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王立天总工程师等专家,围绕“推动交通能源转型,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主题,对电气化交通的关键技术、产业布局、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并研讨了电气化交通与能源变革、智能化、清洁电力的关系。与会专家还对对电气化交通中关键部件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电气化交通全方位布局和政策支撑、交通能源互联网等方面进行了设想和预测。圆桌会议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峰主持。
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电气化交通前沿技术论坛由清华大学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发起,由清华大学电机系、汽车系和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承办,是国内第一个面向电气化交通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型、开放性论坛,得到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并得到IEEE的高度认可,目前是IEEE旗下的唯一一个以电气化交通为主题的开放性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