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目前落户我市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281家,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22个国家(地区),主要落户在我市中心城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成都市投促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国际营商环境的优化,成都已成为外商投资青睐地。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胸怀。成都的开放,有别于沿海城市,是内陆开放。开放是成都的重大发展战略,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通过开放来实现城市升级发展,融入跨境、跨区域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是我们的实施路径,最终目的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姚毅认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成都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节点和服务中心,与世界分享开放的红利。
从开放末梢到开放前沿
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依托高新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推动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2017年成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41亿元,同比增长45.4%,这个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此外,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2100列,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已经刷新至106条;2017年度出入境旅客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在中西部地区位居首位;成都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达到88个;已有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建立领事机构,成为仅次于上海、广州的领馆第三城……
“‘一带一路’倡议让成都从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前沿。”海关总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蔡俊伟建议,成都继续发挥好先行者的优势,加大力度推进中西南向通道的建设,打通对内连接中国西南西北,对外连接东南亚、中亚,并且通过中欧班列连接到欧洲南北的大动脉,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
就此,陈耀认为,这正是作为内陆城市的成都所具有的优势和禀赋。“从地方开放形势分析,目前最高程度就是海南的自由贸易港。”陈耀认为,成都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就需要搭建开放程度更高的平台。他认为,成都借助双流和天府两大国际机场,以及中欧班列、几条西南出海道等,“从而通过空港、陆港以及信息港,改变成都作为内陆城市的局限,这也是西安、重庆以及中部省份在对外开放方面应该突破的”。
在“信息港”建设方面,包括成都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在进行跨境电商的先行先试,积极抢占这片新蓝海。成都对外开放大会明确提出,建设跨境供应链交易平台和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构建满足全球采购、全球配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市场占有率高的跨境电商平台、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第三方服务商等企业在蓉设立区域运营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形成外贸新增长点。由此,成都将加速打造跨境电商的西部中心。
此外,陈耀建议,成都应该积极争取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从而实现领跑中西部。就此,成都提出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将主动与上海、广东等国内自贸区和新加坡、迪拜等自贸港对标,高位增强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功能,争取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成都还将推动在市州打造自贸试验区拓展区,快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和政策,推动自贸试验共建共享。
人才开放高地
在陈耀看来,当前城市的对外开放,已经从之前的引资,转变为引才引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资本转变为人才”。
在此次大会上,成都提出将聚焦人力资源高效协同,精准描绘全球高层次人才分布图、本地人才结构需求分布图和人才流动动态示意图,探索建立人力资源Uber平台和高端人才“双聘制”,打造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全球开展柔性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