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迈向高端
烟台持续加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水母网1月8日讯(YMG记者 陆启飞 李少鹏) 伴随着实体经济的振兴发展,烟台强力掀开“制造业强市”战略大幕。按照“对标国际、争先全国、辐射区域”的目标定位,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主营收入超过2万亿元,形成7个千亿级主导产业、20个百亿级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以上,制造业规模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质量效益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回首过去的一年,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启动实施;中集来福士“蓝鲸1号”钻井平台助推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鲁花集团入选2017年国家品牌计划;绿叶制药成为全国最具研发创新能力医药上市企业10强……一台台大国重器、一个个响亮的本土品牌,成为烟台产业迈向高端的鲜活注脚,更为烟台打造制造业强市持续加力。
稳增长促转型受国务院表彰
向集群化、高端化迈进,成为烟台制造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利税增长9%、利润增长10%。其中,医药健康产业总收入增长1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1.8%;“关停搬转”化工企业526家,化工产业利润增长90%以上。完成技改投资1600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
“这里有两处‘一降一增’让人印象深:能耗下降,营收和利润还能保持增长;化工企业关停搬转500多家,产业利润还能增长90%以上。”张世欣代表说,“这说明烟台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剖析其中的原因,产业提升是烟台工业转调发展的最大“资本”。当前,烟台制造业已经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包括4个两千亿级、2个千亿级产业和16个百亿级企业稳健发展,保证烟台工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抢占先机。
烟台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和措施,经得住市场检验,更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中,对烟台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予以通报表扬。
创新驱动揽获多项“第一”、“唯一”
培强做大更要强壮筋骨,引领产业转调最终迈向高端。在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过程中,烟台始终把创新作为主引擎,加快推动由制造向智造、持续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揽获多项行业内“第一”、“唯一”。
其中,玲珑轮胎获得轮胎行业内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科学发明奖;南山铝业建设了国内铝加工行业唯一的“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铝合金汽车板材料批量供应商;绿叶制药研发出第一款在发达国家上市的新药……
提高创新能力,离不了创新载体建设和支撑。报告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明确,将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平台、海工装备研发平台、新药研发平台以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作用。
同时,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加强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和“金蓝领”培训,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王枚委员对报告的规划表示充分肯定,他说:“结合烟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方式,将人才向产业集聚地、园区等规模方向聚焦,将更加凸显出烟台先进制造业名城的产业优势。”
谋划前沿产业 布局高端制造
打造制造业强市要立足优势,更要着眼前沿与未来。上月,烟台正式宣布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现代农业等领域深入合作,借助云计算底层技术、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连接一切”的优势战略,助力烟台市创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山东省首个数字经济共同体。
报告提出,烟台将谋划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共享经济等一批前沿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方向升级,不断拓宽、突破新领域,不仅将实现烟台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更能保证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过程中抢占市场先机以及未来的新增长点。”王伟修代表说。
着眼未来,烟台制造业将围绕培强做大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有色及贵金属、高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7个优势产业,重点培育“7+N”主导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