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哲学界第一次对“虚拟”进行了全面的哲学思考,从而将信息和数字化问题真正纳入了哲学的视野。哲学界不仅对虚拟的内涵、实质、特点进行了考察,考察了人类虚拟的历程,即如何由行为虚拟到语言符号虚拟再到现时代的数字虚拟,考察了由数字化虚拟所导致的虚拟经济、虚拟政治、虚拟教育、虚拟市场等内容,而且进一步考察了虚拟实践、虚拟思维方式等新的内容,对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哲学上的争论,引出了“真”与“假”、“虚”与“实”的新的哲学的讨论,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原有的哲学思考域,从原有的物质与意识的基本问题中超越了出来,使哲学有了一种全新的气象。
第二,对全球化的哲学思考,导致对全球平台上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国家和人的发展的全方位的新思考。
全球化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时代。全球化是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超越了原先区域性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在全球范围内所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过程。全球化将导致人类的巨大的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和国家将从现在的“显存在”而成为将来的“隐存在”,或者说,在一定时间会成为历史的陈迹。它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
从哲学上看,所谓全球化,也就是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矛盾统一体,换言之,我们以前的活动的统一体是区域性的,而现在则产生了新的统一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新的世界性的人类活动平台,自然会有新的矛盾产生,在这里关键的是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达到共存、共赢。共存,就是我们共同存在于一个世界性的统一体和平台上;共赢,就是矛盾的各个方面如何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每一方都从其他各方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和因子,从而相互得到发展。共存、共赢是新的全球化时代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三,对发展的哲学思考,特别是对全球问题的哲学思考,导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导致关于人类生存矛盾的新框架和新理念,导致从一种片面的“人类中心论”向“合理形态的人类中心论”的转向。
哲学历来是关注人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历来是哲学思考的重点。在21世纪,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它表征着人类由“人类中心论”进入到“生态中心论”,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向。“人类中心论”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其核心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生态中心论”把人纳入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中,人是这一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与这一系统的发展相同步。但在本质上,人只能从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人永恒地只能从人出发,人不可能从“人类中心论”进入到“非人类中心论”,因此所谓“生态中心论”也就只能是一种“合理形态的人类中心论”。从一种片面的“人类中心论”进入到“合理形态的人类中心论”,这是人类在21世纪的世界观的变革。
对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表明哲学思考走出了原先的小框架,而有了新的21世纪的意义:(1)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与人类史二者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2)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一方面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把人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的内在尺度与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结合起来。(3)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仅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这就要求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的层面去不断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四,对当代科技革命的哲学思考,导致对一系列哲学热点和前沿问题的探索。
跨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现实问题便是由科技革命而导致的人类的生存革命。这一革命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生产管理的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的生活节奏,全方位地改变了人的作息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科技革命还引发了思维方式的革命,导致了思维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变革。总之,由于科技革命,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生物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我们时代的巨大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相比的。
科技革命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前沿问题,比如机器思维、克隆、基因、转基因、网络、暗物质、反物质以及一系列技术革命等,都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思考成为哲学的热点,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数字化和信息化,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基因和基因伦理,生态和生态文化,技术与人类的命运,世界跨文化比较,由全球化而形成的全球伦理和普世伦理,虚拟和虚拟政治、虚拟经济、虚拟创造,一些基本的物质现象如“黑洞”、“暗物质”,等等问题。
第五,对人的发展的哲学思考,导致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新思考,导致对人学理论的全面整理。
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人类的活动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时代的信息文明,人的实践方式的变革对人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内容,诸如科技革命与人的自我认识,全球化与交往、价值观、人权的关系,市场经济与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与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素质、人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性,社会变革与人的精神世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以人为本,道德建设与个人和集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等等。
第六,对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推进了对社会发展的哲学思索和研究,推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研究,使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20世纪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曲折发展的世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产生、发展和解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哲学的沉思,也推进了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曾起过重大作用,使苏联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国,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一事件对哲学思考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也引发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思考。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正是以当代世界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前提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而“三个代表”思想则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导致了我国应用哲学的繁荣。
长期以来,哲学研究有着自身固定的模式和问题域,哲学研究往往只是从本身的理论体系出发,因而哲学越来越脱离实际和生活。在近几年,哲学所发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哲学走向应用,走向具体领域,使应用哲学得到新的繁荣。
在应用哲学中,比较引起人们关注的是:(1)各种具体哲学的产生,如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法哲学、教育哲学、管理哲学、行为哲学、文化哲学、道德哲学等的兴起和形成;(2)与各种具体哲学的兴起相关,如何使哲学的理念具体化到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行为中,如何使哲学与体制和行为规则层次结合起来,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形成了新的热点;(3)哲学理论研究和表达的个性化,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它将会促成中国新的哲学和具有个人特色、个人思维方式的哲学家的产生,这是中国哲学走向成熟和发展的标志。
第八,立足当代实践,使原有的哲学研究普遍得到了深化。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哲学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展示其新的问题和意义。近几年哲学的重大发展是通过对原有哲学问题的深化而表现出来的,因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都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意义的开拓,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批学者首先提出并加以深化的,尔后实践唯物主义以及由实践唯物主义所主张的主体性原则、价值论推动了中国当代哲学的研究和发展,把当代中国哲学推向了世界,因此,实践唯物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历史性、当代性的。在21世纪,实践唯物主义又引起了中国哲学界的广泛兴趣,主要在两个方面推进了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一方面,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继续深化研究;另一方面,从人的活动、生活、交往、生存等不同角度,对实践唯物主义加以开拓性的发展,从而对实践唯物主义有了更深刻的当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