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一文读懂G20公报 杭州峰会,G20的“决心”有多大?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李丽辉
9月5日,G20杭州领导人峰会落下帷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围绕会议主题和重点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从达成的共识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看,世界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而G20的决心也真是够大的。
决心一: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
决心二: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决心三: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决心四: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决心五: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G20还提出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形成了“杭州共识”。那么,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是什么,中国经济的发展脚步是不是踏准了这个节拍?
创新:发掘增长新动力,开辟新增长点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现在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但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脆弱。今年6月,英国举行公投脱欧,又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咋办哪?咋办哪?真是压力山大。
对全球而言,创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G20杭州峰会上,“创新增长方式”成为四大议题之首。杭州峰会核准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包含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正在推动国家创新战略,从经济大国向科技创新大国和强国转型。近日发布的G20创新竞争力黄皮书显示,在G20国家创新竞争力排名中,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速6.7%,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25%,是大写的世界经济“稳定器”!
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季度增长了11.8%,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而此次峰会的主办地杭州,恰恰正是这样一座“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已经占了中国的1/3。从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起步,带动并延伸到物流、大数据、金融等领域,通过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创新增长方式。
“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看来,马云的“金句”,这回是要“冲出杭州,走向世界”了。
相关专题
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6-08-05
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详细]
1
2
下一页
包容: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普惠共享,不让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
小标题里的话,大家一听就觉得熟悉。这不一直都是中国的发展理念吗?这回写进了G20峰会公报,成为各国的共识。其实,在G20形成的政策成果中,中国作为主席国贡献很大,很多成果都带有“中国印记”。
“G20各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诉求也不一样,想要达成共识并不是那么容易。”在G20峰会召开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与记者“私聊”时说,每一项成果都要经过多轮磋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今年举行了3次,副手会议就更多了。有些议题特别难“磋”,甚至有24小时连续开会、争论不休的时候。最后,才有可能达成共识,把成果提交峰会、写进公报。
此次峰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发起了《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通过各国自愿政策选项,强化包容增长,提升发展潜力。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普惠共享,实现不让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的目标。
“包容性增长是公平参与、效率最优、合理共享和可持续的增长,核心是减少或者消除发展机会上的不公平。”楼继伟认为,包容性增长需要包容性制度的支撑、要依靠结构性改革实现。用改革的思维、办法,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促进要素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包括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包容性经济制度。
“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而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楼继伟表示,应以改革的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实现中国经济包容性、可持续中高速增长。
联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全球互联互通今年启动
峰会公报重申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核准今年启动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成为G20“中国年”的一大亮点。而且,G20的这些大招和做法,跟中国倡导筹建亚投行、促进亚洲各国互联互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那是相当的合拍。
为了项目的整体协调与合作,世界银行将作为联盟秘书处,并与全球基础设施中心、经合组织、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和有兴趣的二十国集团成员一起开展工作。这意味着,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全面开工将为期不远。
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全球互联互通钱从哪来?别急,世界银行、亚行、亚投行等11个多边开发银行发表声明,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行动。各家机构具体的投资份额,也都划分好了,“含金量”相当高:
世行:能源、运输、水利和卫生、信息通讯等领域基础设施,贷款总规模的30%-50%它全包了。同时,对健康、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的贷款,约占5%-10%。
亚行:2016-2020年间,预计将700亿美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约占同期贷款总额的70%。
亚投行:2016年—2018年,三年提供贷款82亿美元。
新开发银行: 2016年—2018年,贷款规模约在75亿至90亿美元之间。
不仅如此,各多边开发银行还承诺推动高质量项目投资,更多撬动私营部门资金,并加强新老机构合作。
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认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其他国家有诸多启示。尽管中国的投资影响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回报率的下降,但却产生了另一个令人“惊艳”的效果:缩小了收入差距,为普通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白重恩介绍,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各个国家都存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存在这种现象,但2010年以后到现在,中国的收入差距在减小,不论基尼系数还是城乡收入差距都在减小。
他的研究团队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2009年以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劳动者收入增长的速度越快,我们称之为工资中的技能溢价。但是,2009年以后,这种情况完全逆转了,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行业,其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加快,说明中国的收入差距在减小。
这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什么关系?白重恩分析,低技能劳动力密集的行业,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紧密关系,比如生产水泥、修路等都是低技能劳动力密集行业,因投入增加而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收入增长更快。
“对低收入群体,政府不能只是给钱、提供福利保障,而是要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投资就是这样一个手段。” 白重恩认为,当前,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不足,如果能给予更大的投入,那么,这些国家不仅能看到生产率的提高,也能看到包容性增长的提高,收入分配差距也会缩小。(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人民日报经济社会”)
相关专题
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6-08-05
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详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