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车业杂谈
“风水轮流转,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摇到号了。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前几天单位的同事接到朋友的报喜电话。
可是还未等这股兴奋劲过去,没过几天,他就收到了贵阳“取消限购”的“好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9月12日,贵阳宣布“取消汽车限购”。
“啊!真好!贵阳也取消限购啦,看来……额……等等,什么?贵阳取消限购?贵阳——”
估计被这个消息惊得菊花一紧的人大有人在。笔者办公室就有。
别急,还有——
9月16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官宣”:所有“贵A”号牌车辆实施统一管理,取消“开四停四”。
对于这样的意外,许多人的内心是崩溃的:你说,若是北京、上海这些房价贵得离奇、地方窄人口多的地方限购,脑子还能转过弯——毕竟空气只有那么点,汽车还要跟人抢空气,实在说不过去。可这贵阳……它……
的确,很多人都想不到,在贵阳这个幅员面积为8034平方公里、人口仅有472万(截止2018年底)的省会城市,竟然“被限购”了?!对于这个城市,除了旅游资源丰富和“老干妈”外,很多人还真难一下子想到其他什么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了。可就是这个常常不被人记起的偏居西南一隅的城市,竟然被限购了!
当然,这次“取消限购”,对于大多数贵阳人而言,自然是好消息。
但对于旁观者而言,这个消息完全无关痛痒,似乎这次“解禁”的消息都比这个城市更具有话题性。
9月12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一条署名为“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通告——《关于废止有关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相关公告的通告》(后称《通告》),《通告》中称:单位和个人办理机动车登记不再需要取得指标,登录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官网……按要求填报预约的信息后直接办理。
贵阳市的这次“取消限购”与8年前的“限购”如出一辙——继北京之后第二个限购的城市,表现得非常积极,是继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第10条指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之后,第一个积极响应的城市。反应可谓非常迅猛。
截止目前,加上贵阳,在限购的9个城市里面,已经陆续“解禁”或“松绑”了广州、深圳、海南4个城市,还剩下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和石家庄等5个城市。
根据《通告》中所透露的消息看,贵阳“限购”起始时间是2011年7月12日,成为当时继北京之后第二个“被限购”的城市。
当时,这一举措在业内引发争议,在社会上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支持者表示:“下班塞车两小时,必须限购”“汽车过多导致污染、拥堵和能源浪费”“限购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而反对者则表示:“在限购之前首先需要有效保障民众基本交通”“堵车的主因在于规划不合理,限购并非明智之举”“私车仅占53.6%,应首先限制公车”……
那么,现在取消限购,笔者也不禁要问了:地还是那么点地,汽车保有量增加了2倍多,现在取消就不堵车了?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从今年7月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关于征求废止《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意见中找到一些线索——随着交通拥堵逐步缓解、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再加上新能源车的大力推行,政府在平衡市民便捷出行与环保的情况下,废除是早晚的事。
这次“取消限购”或“松绑”,有人说是“汽车市场疲软之下的无奈之举”,有人则叹息“这么多年的环保努力白费了”,对于环保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笔者不知道,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松绑”刺激了消费,对车市产生了明显的刺激作用。有专家预测,贵阳今年的小客车销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2万辆,同比增长8%,而“松绑”更早的广州与深圳,销量有望分别达到58万辆、54万辆,2020年或更将攀升到75万辆以上。
而从整体上看,目前已“松绑”的城市将为整个车市带来约50万辆的增量,对国内总销量贡献度为2%左右。如果真如此专家所言,“松绑”带来的刺激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作为一名汽车人,自然企盼贵阳之举,有望刺激剩下几个“限购”城市“松绑”或“解禁”,以进一步释放车市活力。但理性综合考虑,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则更需要各地政府多症下药,精打细算。
就北京与上海这两个人口均超过2000万的一线城市而言,经过这几年的“限购”大量积压,不可能端口全开,或许可学习广州,逐步放开一部分号牌需求;而天津和杭州,前者由于毗邻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后者则由于将于2022年举办面向全球的亚运会,向来注重生态环保的杭州开放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最后只剩下石家庄了。根据人均汽车保有量0.23辆/人(截止2018年底的数据)来看,还不及已经“解禁”的贵阳(0.3辆/人);然而作为河北重镇,石家庄的环境问题也是比较严峻的——或许,是否可以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车型上多一些突破呢?
编者按:对于消费者而言,“取消限购”自然是好事。但在这之前,是否应该先解决停车、缓解拥堵等方面的政策或实施方案。否则,即便“取消限购”,也会在路上“被限行”。车买了,却并未提高出行效率。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