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说车:从读大学到现在,每一年的广州车展小编都没落下,无论有多忙,我都会抽空去参观一番。像我们这些爱车而且又是业内人士,对这种“汽车盛宴”本应该特别 期待,但每次参展之后都会感慨,中国汽车发展到今天,保有量早已跻身全球第一,这么大一个市场举办的车展,为什么在国际舞台毫无影响力?
参展商目的与国外不一样
广州车展跑馆了几天,我收获了什么?细想一下,真的想不出有实质性的东西来。可能是时间太匆忙,毕竟主办方留给媒体的时间只有一天,而留给销售和消费者“谈判”的时间是我们的九倍。等车展正式结束后,很快就能在朋友圈看到“恭喜某品牌在广州车展成功签下**单”的字眼。
不知道各位心里怎么想,作为媒体人,我心里是觉得很讽刺,这本应该是我们的主场,却在开馆第二天就放了一堆销售团队进来,整个会展的意义就完全变质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国外的大型车展,展馆内的人也不少,但销售这类人是绝对不会存在的,他们更加注重的是交流探讨,而我们却是以买卖为主。
有去8.1豪车馆的网友可能会发现,法拉利今年怎么没来?法拉利给我们的回应是:“太忙”!没错,今年是法拉利70周年,活动一个接一个,但就在广州车展期间它还发布了新车——Portofino,这不就是一记很响的“打脸”么?如果换作是法兰克福或者是北美这样的车展,估计法拉利会没那么“忙”。
主办方管理与服务水平落后
从国内三大车展的体量来看,我们的展区面积、参展商数量、首发车数量等等都不亚于世界顶级的车展。但是,在整个会展的管理、布置以及服务水平与国际大车展都不在一个层次。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买票进去的观众,您们感受到主办方给你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了吗?中午想吃个金拱门都要跑到地底下,而且还要走乌漆嘛黑的电梯下去,人流量那么集中的餐饮区被分配在一个像地下车库的地方,人性化何在?
还有就是媒体日过得跟国外的观众日一样,当天我去跑“大众馆”的时候,人山人海,心想这要是到了观众日我肯定被淹没在人堆里。难道展馆内真的有那么多工作人员?还是参展商的人员?既然把媒体日跟观众日分开,那就尊重一下奋力在前线报道的媒体,别只是当做一个形式。这里我不是怪观众“乱入”,而是方办事不力。真正顶级的国际大车展,他们的媒体发布会是一场接着一场且一家挨着一家,媒体人员不用像赶集一样抱着相机到处跑,而是很从容地挨家挨户慢慢来。
管理和服务这一块可能与主办方的组成有一定的关系,国外顶级车展的主办方都是当地的汽车协会,而承办方就是专业的展览公司。但中国的大车展主办方是有多家协会以及企业组成,其中还会存在央企以及国企等,那么好端端的商业活动就难免会被抹上行政的色彩。
参展观众的性质不同
在国外,参加车展的观众绝大部分都是汽车爱好者或者是专业人士,对汽车感兴趣这是最基本的门槛,他们来展会都有着共同的目的——交流。除了媒体发布会以外,外国车展的站台上不会传出其他的杂音,场内的气氛就像宴会一样,大家都在比划着车子,发表看法,观点碰撞等等。
这也是中外汽车文化的一种差异的体现。在他们眼里这就像一个汽车聚会,不需要展台、不需要保安也不需要音乐,只要一群人,一片空地以及一批值得欣赏的汽车就足矣。
反观国内,买车的就去谈价,不买车的就去凑热闹,真想过来看车交流的极少。这不是抨击国内的观众,而是想点出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这就是汽车文化沉淀的结果,年代更久远的,更注重内涵,而年代比较新鲜的,看待汽车的层次也比较浅。
写在最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每届车展下来整个人都会特别浮躁,这差距体现得太明显。何时我们才能够剥去对车展的那种新鲜感,用一种成熟的心态去看待它!没错,我们现在走的是别人来时的路,但我们能否加快一点脚步,把这段路走完,加快中国汽车文化的升华,让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厂商对中国的车展都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