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3日 01 版)
秋日的中國科大校園,陽光明媚,一張張青春的面孔成為校園裡的美麗風景。“科大今年招收本科生1860多人,這一數字多年來基本保持穩定。”中國科大教務處長周叢照介紹說。
這樣的精彩紀錄在學界眾所周知:中國科大每1000名本科畢業生,就產生1名院士、700多名碩士博士。這個比例居全國高校之首。
“小而精”,正是科大的辦學理念。60年來,中國科大的科技人才如雨后春筍,原創成果呈上升之勢。這所地處中部省份安徽的“國字頭”高校,在科教報國的道路上步履堅實、收獲滿滿。
紅色基因 科教報國
1958年4月,中國科學院提出要創辦一所新型理工科大學,很快得到中央批准,籌備4個月后即招生辦學。沒有校址,原中央黨校在北京玉泉路的二部讓給中國科大作校址﹔沒有校舍,解放軍政治學院的兩棟樓借給中國科大作宿舍﹔沒有學生,中央通知各省市從當年的考生中優先錄取一批品學兼優者進入中國科大學習……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圖畫。”1958年,在成立暨開學典禮大會上,首任校長郭沫若引用毛澤東主席的話,勉勵這所白手起家的社會主義新型大學,也宣告了冠以“中國科學技術”之名的大學的誕生。
從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啟了理工融合、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辦學歷程,為近代自然科學相對薄弱的中國注入鮮活而持久的動力。她的創辦,被譽為“我國教育史和科技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
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升空、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科研成果捷報頻傳,這一切離不開科大師生團隊的並肩奮斗。更多的科大人,活躍在國防、科技、教育和高科技企業等科研一線。“科大學子去艱苦地區工作的比例很高。”中國科大教務處副處長馬運生說。
“中國科大是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創辦的大學,先天的基因裡就把‘紅專’嵌入了進去。60年來,中國科大始終圍繞國家需求,邁向科技前沿,這同我們科教報國的傳統息息相關。”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說。
在中國科大校史館,一台十分老舊的質子靜電加速器靜靜矗立,這是著名物理學家趙忠堯用從國外收集回來的零部件組裝成的。
多年后,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大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一條短信“希望努力學習,早日歸來,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讓青年科學家陸朝陽學成報國之心更加篤定。
“迎接著永恆的東風,把紅旗高舉起來,插上科學的高峰!”中國科大校歌的首句即宣示了這所由新中國創辦的新型理工科大學的使命與擔當。她傳承了延安時期的抗大精神,並響應黨中央“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從此,“紅專並進、理實交融”成為中國科大矢志不渝的辦學理念與精神追求。
所系結合 英才搖籃
剛剛升入中國科大地空學院讀研的王沁霞,高二時就立志要考入這所大學,最終得償所願。前兩年學習基礎課,大三時進入實驗室做科研。王沁霞說,隻有回到實驗室自己才能找到歸屬感,而這離不開科大“所系結合”的辦學模式。
建校之初,中科院即確立了“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由一個或幾個研究所來支持中國科大辦一個系,把基礎教育擺在重要位置,讓最好的老師給學生上課。錢學森任力學與力學工程系主任,郭永懷任化學物理系主任,還有嚴濟慈、華羅庚……年輕的中國科大,雲集了當時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核物理、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無線電電子學、自動化、化學物理、近代力學……建校時13個系、41個專業,無不聚焦於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和“兩彈一星”對人才的需求。
中國科大南遷合肥后,辦學傳統一直延續,改革開放后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更是日益加強。“學生們可以選擇到北京、上海乃至遍布全國各地的中科院各研究所做科研、實習、參觀等,甚至到國外的科研機構實習,鍛煉科研能力,有的從中找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馬運生說。
截至2018年,中國科大少年班共畢業414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國內外研究生,至少有200人成為國內外名校和科研機構教授,其中包括5名中外科學院院士。
2013年和2015年,中國科大先后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在量子信息科技、高溫超導、納米科技、生命科學、火災科技等領域,處於世界前沿水平。
平台聚集 創新重鎮
2個國家實驗室(研究中心)、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7個國家級科研機構……截至目前,中國科大是國內擁有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最多的高校。正在建設的合肥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中國科大是主力軍,其核心單元——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由中國科大牽頭籌建。
在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內,偌大的大科學裝置可以把一個帶電離子加速到亮度約為太陽光的一億倍,波段涵蓋了從紅外至X射線,波長覆蓋跨度達到約六個數量級。“科研人員可根據需要選擇波長,從而為量子功能材料、物質與生命科學交叉以及能源與環境等領域提供一個先進的研究平台。”實驗室副主任王琳介紹。
據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發布的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統計數據,中國科大有1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學科,共發表SCI論文37427篇,被引用次數534483次,其中篇均被引用次數為14.28次。自然指數(NI)保持全國高校前列。此外,專利申請數量和獲得授權數量逐年增長,授權專利中發明專利佔比超過74%。
科技成果不能僅僅停留在實驗室。中國科大先后孵化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企業100多家,其中科大訊飛、科大智能、科大國創、國盾量子通信等均已成為行業翹楚。
“我們要繼續弘揚科教報國的優良傳統,傳承‘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訓精神,加快‘雙一流’建設步伐,早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