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扫墓, 扫出亲情还是冷漠?

admin 2018-06-19 16:06:02 导读

导读 : 今年清明节, “代客扫墓”又成话题。近年来, “代客扫墓”成为一些淘宝商家的红火生意,甚至还能够提供磕头、哭坟等服务,价格则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定。清明...

  今年清明节,“代客扫墓”又成话题。近年来,“代客扫墓”成为一些淘宝商家的红火生意,甚至还能够提供磕头、哭坟等服务,价格则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定。但是,这些由个人进行的“代客扫墓”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不小的争议。

  甲方:

  代客祭祀体现社会包容

  又是一年清明到,重庆部分陵园推出代客祭祖套餐,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代客祭祖不是新鲜事物,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争议,仿佛一涉及到传统和祖先,那种神圣感就容不得半点非标准行为的“玷污”。张口“有违清明精神”,闭口“亵渎逝者”,挥舞道德大棒的批评,其本质是对不熟悉的事物本能排斥。如何看待代客祭祖,是社会包容性的试金石。

  代客祭祖是一种跨时空的情感表达,既满足了人们缅怀祖先、追忆亲人、表达哀思的需求,又体现生态文明环保的特点。社会的发展让人们与逝者的时空距离在拉大,祭祀方式的变化也不可避免。从古代的牛羊猪三牢祭祀,到烧纸上香,再到鲜花纪念,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从这点上来说,坚持传统并不意味着要拘泥于维持行为方式不改变,传统的意义更多在于精神上的继承与发展。在环境承载力受到挑战的当下,是不远千里、舟车劳顿、造成大量碳排放后亲往祭祀,还是请人代为祭扫?如果眼中只看到传统的坚持不顾及现实的需要,那么这种机械的传统是缺乏生命力的。社会文明的脚步不断向前,祭祀也不能掉队,代客祭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没有离乡经历的人,往往难以理解清明时节异乡思亲的心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离开家乡在大城市打拼。因为工作、家庭、身体、路程、时间等因素所限不能回乡祭祖,是一种遗憾和无奈。随着社会的发展,远程祭奠、代客祭祖等祭扫方式的产生,正是社会进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体现。清明祭祀本来就是一种仪式,一种表达方式,正如区域性差别会导致移风易俗一样,祭祀行为应当高度个性化,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必设定规定动作。承认人的差异性并加以尊重,正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基石。 袁 媛

  乙方:

  代客祭祀祭不出真情

  清明祭扫各纷然,“代客祭祀”服务再次甚嚣尘上。从代客哭坟、跪拜磕头等令人反感的形式,到重庆有陵园推出的代客朗读一封信寄哀思,服务形式趋于合理,但终究离不开一个“代”字。

  古人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尽孝必须亲力而为。扫墓是一种孝亲行为,贵在事必躬亲。国学大师季羡林90高龄坚持回乡扫墓,跪倒在父母坟前,不住磕头,回京后,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清明祭扫,慎终追远,知敬畏懂感恩,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抒发。如果将小一辈带到坟前,恭敬地向先人行礼,也是一种传承。

  独在异乡为异客,工作繁忙抽不开身,“代客祭祀”无疑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弥补他们不能亲自前往的遗憾。客观地说,“代客祭祀”是时代发展的现实产物,其表达哀思的初衷是好的。然而追思故人的“情”陌生人岂能“代”替?服务人员进行的一切祭祀行为大都有形无“心”,将追思变成一种明码标价的商业行为更是一种讽刺,对先辈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只是当事人的自我安慰罢了。仔细推想,如果先人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感想?

  再者,对大多数人来说,就算生活半径扩大,清明祭祀亲力亲为并非不能实现。清明已成为法定假期,有三天小长假,从时间上而言足够用;从空间上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交通如此便捷,只要有心就能抵达。即便清明无法脱身,假期前后抽个空回乡祭祀也未尝不可,总比找人代劳、假模假样的追思来得更具真情。

  其实,孝与不孝,贵在生前而不是身后,清明祭扫贵在心诚,“亲力亲为”无须拘泥于地点和形式。亲至墓前当然最好,实在没条件的,泡一壶茶,沏一壶酒,与远方共饮,或者轻点鼠标上网祭祀,故人在心中亦是清明。因此,请“代客”着实没必要,心存孝,意尽到,足矣。 杨 丽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
下一篇:2018年度中科院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初选通知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