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评定对酒店越来越缺少吸引力是不争的事实,酒店被“摘星”能起多大的作用,其实可以预见的,充其量不过只是脸面上的短暂挂不住罢了。事实上,社会流动性的加快,带来酒店住宿业的迅猛发展。在庞大的消费需求面前,酒店的建设与运营倾向于差异化,这样的差异化定位依据是消费能力的标准,而不是传统的“星级标准”。
如今的酒店“星级”仅仅只剩下外在噱头,然而,就是这点噱头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有鸡肋的况味。在网络平台一种基于住宿条件的感性分级与消费评价机制正在广泛运用:豪华、高档、舒适等,这似乎更符合消费者对酒店设施条件的体验心理习惯,而消费者好评度则可以成为对服务质量判断的参考。
针对酒店品质的“星级评定”,其标准还是1997年的标准,其评价机制沿袭的依然是部门主导下的行业协会评审机制,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痕迹,最终导致管理与市场两张皮,而且静态机械与市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化日渐脱节。市场发育越健全,竞争越充分,市场自我治理就越需要。是时候对酒店评级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放权于市场,由市场来主导评级,部门从中抽手,把有限的精力与资源,用在完善酒店行业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上,守住住宿安全与质量的基本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