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约车实际收费高于预估费用一倍多 消费者诉平台索赔
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孙莹 实习记者李小趣)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网约车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大家出行,但是新类型纠纷也随之出现。今天(23日)下午,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网约车实际收费与预估费用不符的运输合同纠纷。
庭审现场(任冰玉 摄)
2018年6月12日晚,原告通过某网约车平台呼叫快车,平台显示预计费用12元。行程结束后,原告手机扣费显示30.96元,用完折扣券后,实际收费27.86元,比预估费用高出一半多。原告当场询问司机,但司机表示他开的是专车,费用比快车高是正常的。原告于当晚向网约车平台打电话举报,平台接报人员表示听不清。原告再次拨打电话时,另一名接报人员承认原告举报行为成立,并解释说当时周边快车少,专车师傅接了单,另外迅速退还原告15.86元。但原告表示,自己仍然保留提起诉讼的权利,最终请求法院判定网约车公司赔偿损失500元,并承担诉讼费。
庭审中,双方对事实的争议主要在于被告的网约车公司是否构成欺诈。原告说,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叫的是费用较低的快车而非专车,但在被告提供的后台截图中,他的订单却变成了专车,对此自己并不知情。而被告代理人表示,当叫车地附近快车较少时,平台的确会自动推荐专车服务,但在用户界面中,已经以黑体加粗的字样强调了订单性质,也如约将顾客送到目的地,并无违约行为。
在2016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计程计时的技术要求(试行)》等四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开始施行,为保证网约车的计量公正、保护经营者及消费者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计量技术基础。为了保证消费者权益、保证网上在线采集的数据准确性,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修订稿)》作出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原则性的规定,“国家鼓励通过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等科技手段获取计量数据,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并科学应用计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