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一夜醒来,满朋友圈的人都刷起了自己18岁时的自拍或照片。“我的18岁”迅速成为了刷遍微信朋友圈的梗。而对于忙碌了一年的所有汽车企业而言,2017年已经过去,要适应变化最为迅速的中国汽车市场,是需要马不停蹄地思考2018年的行动策略。车业杂谈认为,围绕201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有四大猜想值得展望和应对。
汽车市场:正式进入冲击3000万辆和增速3%左右的换挡发展期。
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看,过去二十年都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增速高、质量高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只有在2011年降至2.5%,其次便是2012年的4.3%和2015年的4.7%,其余均高于5%。
但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升档期,中国汽车市场或同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体现在数量规模上,那就是绝对数量仍然稳健增长,但增速将进一步回落。根据中汽协和国内外多家机构的判断,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预期增速为3%,市场整体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在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对于无论自主品牌企业还是合资品牌企业而言,2018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规模依然成为各家车企竞争的基础,但谁能在品牌、产品、技术、营销服务能力等全价值链环节率先升级,谁就能掌握未来的发展权和主动权。
结构竞争:SUV进入刺刀见红的红海阶段,自主车企必须图谋“后SUV”时代策略。
从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规律来看,受制于较低的品牌溢价,一旦市场发生风吹草动,往往受伤最深的就是自主品牌。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借助于SUV市场的发力,以长安、长城、吉利、广汽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把握了一次难得的市场机遇,在乘用车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根据中汽协的预测,2018年SUV销量1152万辆,同比增长11%,或有望第一次超过轿车成为乘用车市场的主力。在总体市场增速放缓的格局下,11%的市场增速已经非常亮眼,但比之前几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已放慢了很多。几乎每个车企都涉足SUV,几乎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多款重量级产品,产品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市场容量的增长。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依靠发力SUV市场实现“跑马圈地”式的增长已经不太可能,在拼杀价格战的同时,升级军备竞赛已经成为必须的选项,由单一的产品升级到构筑产品+服务的一站式生态体验在所必需。
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无退路,正式进入冲击年销量100万辆。
2017年12月18日-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2018年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会议首次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污染防治被列为三大攻坚战,已经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势所趋,没有任何退路。2018年,在补贴退坡加速、外资品牌进入、双积分政策开启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政府驱动加速转向市场驱动,有望超过100万辆。而随着产业补贴政策的不断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方向也将开始向“扶优扶强”转换,行业全面进入调整升级阶段,这也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培育市场模式进入尾声,企业主导培育市场新阶段开启,市场即将面临后补贴时代带来的考验。对于所有的参与者而言,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一场不能存一点侥幸、已无法退出优势。
互联网造车:进入喧嚣的量产化元年,洗牌已经悄悄开启。
尽管“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归国之路遥遥无期,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催动的中国互联网造车产业依然热闹。仅仅在2017年的最后两个月里,就有一批新造车企业有新动作:拜腾位于硅谷的北美总部正式启动;威马首款量产车型EX5正式亮相;从乐视出走的张海亮加盟电咖并携新团队亮相浙江;蔚来ES8的上市赢得众多瞩目。
过去的2017,中国汽车市场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突飞猛进,巨大的增长空间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希望并不断涌入汽车行业,短短一年时间,不算上传统车企,也有超过10家不同的“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包括BAT三大巨头在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和科技巨头都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整车制造,他们都想要在造车上有所建树,无意间形成了一股汽车制造的浪潮,这股浪潮被外界称为“汽车新势力”。而进入到2018年,一旦故事逐步兑现,或许也就要掀开行业洗牌的大幕,90%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将会死掉,这话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也许就会成真。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2018年,结束高速增长、SUV成为红海市场都意味着竞争更为艰难,但是以新能源、智能化为代表新一轮变革却又的的确确带来巨大的机遇。狭路相逢,唯勇者胜,唯创新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