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冷不丁签署了名曰“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五个领域共建前瞻性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以快速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前瞻性技术研究水平。
一时间,关于两家合并的猜测再度被提上日程。有人甚至已经开始担心,一汽和东风合并成为我国市值排名第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后,上汽该何去何从。
别的不说,要是这俩真合并了,恐怕是妹子我入行以来在汽车圈所见所闻的最大件事儿了吧!不凑一把热闹怎么行。不妨晚辈也来无脑开脑洞一回,聊聊咱对一汽东风合并二三事的四个猜想。
猜想1这事儿到底能不能成?
能。
短则年内,长则三五年。
再拗也拗不过国家一只手,连我这个00后都看得出,是国家在推动这个事情。从2014年开始,咱政府就毅然决然地在江湖掀起了国企重组合并的浪潮。
2014年12月30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正式宣布双方以南车换股吸收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名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成为净资3000亿元的巨无霸重磅起航。
2015年5月29日,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式宣布合并,新公司名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
2015年12月11日,我国航运业两大巨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与中国海运总公司正式启动重组,新公司名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海运商。
2016年12月1日,我国两大钢铁央企宝钢与武钢正式宣布合并,新公司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同样高达7300亿元。
……
你能明显看到,国企的发展模式正在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尤其国家已经开始生啃央企这块儿硬骨头,国资体系瘦身将是大势所趋。
当年南车北车、航空一集团二集团等国企拆分,都是为了引入竞争,提高国企效率,更好地适应市场。现在竞争力增强了,竞争需求从国内变为国外,企业自然要由拆分变为合并。尤其是大型国企的合并,只要能安好内,降低两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减少内耗和资源重复低效地使用,就能一个拳头一致攘外。
甭管原来的企业是真胖、虚胖还是干脆瘦小,合并都是为了变强。
这事儿放在自主品牌身上也一样,咱都知道一汽、东风两集团的自主品牌不算特别出众,而且都有多年顽疾,想走出来困境重重。国家早已从竺延风、徐平的“换防”开始,着手准备两家合并事宜。既然放任下去一样如此,何不合并试试看,说不定能从一套新的管理制度、人事关系、技术研发体系中掘到新气象呢。
猜想2 谁来当一把手?
竺延风——
因为颜控。
本来就是嘛,竺延风长相英俊是圈儿里有共识的。五官棱角分明、浓眉大眼儿,天庭饱满、面部丰腴、地阁方圆,鼻翼丰满且鼻峰笔挺,走起路来气宇轩昂,风度不凡。
除了颜即正义,翻翻黄历,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1961年生;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1961年生;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1964年生;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1964年生;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1963年生。纵观我国排名前列的汽车企业,一把手莫不有着“60年代光环”。
而——竺延风,1961年生;徐平,1957年生……对不起,我是来逗逼的。
按照副部级央企一把手工龄经验来看,老大们的退休年龄一般在63岁~65岁左右,竺延风还有大约10年,可徐平的职业生涯已仅剩5年时间了,交接工作交给更年轻更精力旺盛的竺延风,显然更科学。
而且,竺延风从1983年毕业起就进入了一汽,直到2007年离任一汽董事长,没离开过一汽半步,是土生土长的接班人,要说谁更懂一汽、谁对一汽更有感情,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一汽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不仅生产了中国第一家汽车,还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卡车、中国第一台轿车、中国第一台越野车呢,在这样的一汽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竺延风在汽车圈的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还记得竺当年一句振聋发聩的“中国汽车发展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从2007~2017年,你已经离开一汽整整十年,没有你的一汽也寂寞了整整十年,后面的十年“寂寞时光”,竺老你也该还给一汽啦。
猜想3中国将诞生跻身全球前五的汽车集团?
市值角度看,“一汽东风”合并后,这样的可能性不错——
然并卵,积重难返。
至少短期内如此。毕竟一汽和东风自主至今依然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品牌或产品。
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夏利三足无力。一汽夏利已经停产,连续两年借变卖资产盈利才艰难保住“壳身份”;一汽奔腾所有车型加起来月销方能过万,单车价格飙上10万则月销不过百;一汽红旗有价无市,徒手捏着“国粹”的锦鲤怎奈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玉碎,如今已经单飞独立。
而东风大自主战略搞了七八年,除了咱这种跟着条线跑的,估计不少媒体都分不清东风风神、东风风光、东风风度和东风风行,哦对,最近又多了东风启辰……为啥记不住分不清呢?大而不强、散而无序,这么多品牌,却没能打造出一个标志性爆款。入市晚、没特色,成为东风“大自主”最大的不足。
过去几年,一汽和东风都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人事调离和部分高层落马,导致人事动荡“分崩离析”,内部整合速度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影响到整个产品、上市、营销、子公司运营等各种重要问题。
“国不可一日无君”,合并之后两家换帅、调整带来的影响,势必仍将搅浑一波潮流,经年累月攒下的败局一时间也难以扭转。想短期内起飞,难。
但再耐住个寂寞三五八年,厚积薄发,风水讲不定就要轮流转啦。
猜想4 合并之后,股价大涨?
有机会。
说不定还会有人趁此成为新的徐翔。
自打有资本这回事儿以来,时间轴上就从来没缺少过徐翔之流,尤其是碰到大事儿的时候。只是小徐翔常有,而大徐翔不常有。一个徐翔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徐翔站起来。昂,就看你想不想抓咯。
只不过……谁也没说两家合并就一定会一直涨?很多时候都是合并停牌前疯涨几十个涨停板,赚足了吆喝,一复牌股价就腰斩乃至连续跌停板的呀!你看南车北车、优酷土豆、科蒂宝洁嘛。
都读到这儿了,感谢您一本正经地听我胡说八道。欲知猜想结果,等两三年儿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