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你有一天,在医院向医生咨询有关你的健康状况,请不要为几天后收到的账单感到惊讶,因为你必须为你的咨询埋单”。这在国外是司空见惯的。但是,近日,这种方式却突然在某地出现。该地一家医院的住院病人就被收了这样一笔费用。
显然,医院是将此当作一项“与国际接轨”的举措。如今,“与国际接轨”从一种时髦,已经发展到对别人封口的手段,因为若有异议,便是“落后”。这当然十分可笑,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即使是人家通行的惯例也未必就适合我们的国情。而且,置此全球化大潮之中,我们自己其实也早已融入国际之中,又何必事事唯人家马首是瞻?
据称在国外,知识和技术也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医生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就是一个财富,病人向医生咨询病情,医生必须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作出判断,这是一种技术盈利,收费很合理。确实,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既然一切都是金钱交易,求医与问诊也概不例外。
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新鲜,如今我们也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我们更不否认知识的价值。实际上,医生解答病人的询问,也并不是无偿的,医院在收取护理费用的时候,里面已经明确涵盖了有关卫生健康咨询和指导的内容。不把“咨询费”单项列出,其实是十分符合我们国情的一种做法。我们的传统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爱,也就是将“义”置于“利”之上,虽然按市场经济,不必讳言医生与病家之间也包含了消费关系的成分,但较真到医生的几句话都要卖钱,明显让国人的感情难以接受,因此在形式上作一些弱化处理,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或许,这其实正可以体现出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我们同时还倡导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而且,医患之间还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买卖关系,于医生来说,救死扶伤高于一切,医生也因此有着“白衣天使”的崇高称号。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国际上真有“病情咨询费”之“轨”,我们也未必就要照搬照套地“接”。
其实,现在不少的“与国际接轨”,大凡是只“接”人家怎样赚钱的高招,不“接”人家先进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同时却丢掉了我们自己好的传统、好的做法。如此“接轨”,接来的只是一些让国人心寒的东西,就如这个“病情咨询费”那样,似乎“现代”,但若不是出自薄情寡义,,就是头脑糊涂。(钱夙伟 刘芳 华伟 杨波 支玲琳 龚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