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组建特色审判团队1839个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与审判工作高度匹配
本报北京8月20日讯 记者黄洁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司法改革至今,北京法院已在各审判执行业务领域组建审判团队1839个,成为基本的审判执行单元、绩效评价单元和监督管理单元,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据北京高院副院长安凤德介绍,在团队组建中,北京法院立足不同法院特点,在案件量大、人员多的“大院”针对分布集中的案由组建专业化速审团队,集约审理相关案件;在案件量和人员相对较少的“小院”,组建综合性团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针对不同的审级职能定位,在基层法院普遍建立“速裁团队”,配合完善繁简分流机制,高效解决大量简易案件;在中、高级法院,侧重专业化审判需要,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配合专业法官会议制度,促进法律统一适用。针对不同的诉讼阶段,审判团队的组建也各有侧重,在诉前阶段,侧重对接多元化解机制,组建能够充分发挥调解员作用的审判团队,实现案件在诉讼前端合理分流;在速裁阶段,建立与繁简分流机制对接、能够大量办理简易案件的速裁团队;在审判阶段,结合不同案件类型和办案难度,建立与速裁机制对接、专业性更强的专业化审判团队,实现法官集中精力审理疑难复杂案件,为处理类似纠纷确立规则指引。同时,为强化审判团队监督管理,北京法院还采取了明晰权责清单、建立有效奖惩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三项举措。
实行审判团队运作模式后,北京法院的审判质效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实现收案数、结案数、结案率、法官人均结案数上升,未结案数、3年以上未结案数下降的“四升两降”突出业绩,2018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三升一降”的良好态势。不仅如此,法院工作的人民满意度也进一步提升,在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的第三方预评估中,律师对改革后法官工作积极性评价提升17%,对程序公开的满意度提升24%,对实体公正的满意度提升17%,对司法效率的满意度提升10%,4项主要指标的评价均好于改革前。
安凤德介绍说,下一步,北京法院将结合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审判团队建设,推出基层审判团队“微创新”行动计划,努力培育一批具有首都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