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一段苏-35S战斗机的官方宣传片,片中首度展示了苏-35S服役以来的大量精彩镜头。
其中一个时长仅2秒、首度展示的超机动镜头再度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这一镜头的亮点在于以往我们看到的通常是展会上仰视的画面,而此次有地面参照,更直观的展现了苏-35的超机动性能。
对于苏-35这一解放军刚采购战斗机的超机动性能,外界一直看法不一,有观点认为能量损失太大并不实用。那真相究竟如何?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特约撰稿人杨政卫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有地面背景作参照看苏-35做超机动动作
“超机动”是什么?
现代俄制战机对超机动性的定义是,要能在失速后甚至没有速度时机动,为了这个就必须有矢量推力。符合这个特征的俄制超机动战机由“蓝色711”号苏-27M试验机(即老苏-35)开始,到苏-30MKI实用化,又经过MiG-29OVT更进化,再到苏-35推重比更高、控制技术更好,超机动已经进化到了行云流水的地步。
如果看苏-30MKI系列的飞行表演,不同的动作之间还可以明显区分,动作与动作间的切换较迟缓,而苏-35完全是一气呵成。例如著名的“落叶飘”机动,就是飞机呈水平姿态落下,过程中用矢量推力改变偏航指向,也可以反方向。而苏-30MKI要反向操作时,会感觉会先减速、停止、然后才往反方向,可是在苏-35就像瞬间反弹一样。
△印度航展上表演超机动的苏-30MKI,动作看似差不多,但连贯性还是有明显差异的目前,苏-30MKI、苏-35都已经到了让一般作战部队的飞行员也可以使用超机动动作。例如苏-35的操纵杆上有模式选择纽,可以选择起降模式、气动剎车模式、精确瞄准模式、空中加油模式等,另外就是超机动模式,只要按下超机动模式的按钮,飞控程序就会允许超机动控制。
据俄官方媒体报道,大约两年前俄军前线飞行员就已在平时训练中演练了超机动控制,俄军甚至以苏-35与苏-30SM演练超机动战法,包括超机动战机间的对抗,以及如何以超机动来加强瞄准能力、反制导弹等。
可以说,超机动性的直接优势就是可以快速指向,加强瞄准能力,以使飞机在格斗时可以有优势等等。
△相比之下,T-50的超机动又比苏-35高出不少该怎么看“超机动无用论”?
看衰超机动的一方的观点是,超机动动作很慢,为了超机动会失去能量,然后就变成空中的活靶。这里我们可以先用反证法,点出这个超机动无用论的逻辑在哪里错误。
在逻辑上,“超机动无用论”的论点是说,当A机以超机动干掉了B机,就会损失能量而变成B机僚机的活靶,所以无用。
这个论点在理想上是对的,因为如果能不要损失能量,继能干掉B机,又不会变成活靶,甚至还可以干掉B机的僚机。
但这个论点过度理想,近距战斗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不像超视距战斗可以尽量依公式而行。在实战中,要维持能量优势,甚至是一门艺术。怎么说?因为现代战机都秉持能量空战的概念去设计,每一架飞机的设计都有优劣,但同时代飞机的优劣都不会太明显,因此在载了油料、武器后,以及实际的飞行状况下,技术规格较好的飞机不一定有能量优势。
具体的例子就是苏-27跟F-16。当双方都是设计中的最佳状态时,苏-27能量运动特性大都胜过F-16,但是如果苏-27是进攻方,带着大量油料,F-16是防守方轻装起飞,那么能量优势反而可能会在F-16这。近距空战充满不确定性,就算能量有优势,也不一定获胜,更何况能量未必有优势呢?
而如果飞机有超机动性,就可以突破这个束缚。为什么呢?回顾一下能量机动理论,这个理论讲求能量的动机,就在于必要时能量可以转成“指向”,而超机动性就是一种大幅提升指向性的技术。死抱着能量圣经来批判超机动,那叫做以古非今,刻舟求剑。
那么,如果能量优势不容易维持,又不得不格斗,那么有超机动性来提升获胜机率,为什么不用?“超机动无用论”认为因为会变成对方僚机的活靶。这个论述有点可笑,干掉眼前的敌人,会不会变成靶,还是未知数(这个稍后提),但是如果死抱空战圣经不知变通,可能马上被眼前对手干掉。
△航展上表演超机动的苏-35就好像足球赛,当进攻方逼近球门时,防守方球员往往不是去抢球,而是直接把球踢出界,这时进攻方往往会得到角球或自由球。角球或自由球都是有危险性的,特别是遇到贝克汉姆或是贝尔这种控球很好的奇才,搞不好求一个转弯就进门了,但是不管是角球还是自由球,防守方已经可以组人墙来防守,未必一定被进球,反之如果防守方为了怕进攻方得到角球或自由球,进攻方当下就可能进球。战术运用本来就该是很灵活的,技术性的出界、犯规有时可以化解危机,但是不代表整场球赛都要一直搞出界搞犯规。
再者,“超机动无用论”认为超机动战机会被对方的僚机干掉,这个想定就是超机动战机以一敌多。这是不公平想定,也不务实,因为实战中双方都会有僚机。反过来说,如果我用相同的逻辑,隐身战机以一击多,也是可能居劣势,那是不是同理可证隐身技术无用?
因此“超机动无用论”本身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苏-35的超机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发动机“超机动”属于附加能力
其实超机动性跟传统飞行是不冲突的。超机动战机并没有改变能量机动战机的设计概念,他只是透过矢量推力以及控制系统来赋予超机动性,因此超机动性是一个附加的能力。传统的能量机动的机动能力来自能量,因此适用于特定速度以上以及特定高度,超出特定的速度与高度范围,传统机动方法就会居弱势。而超机动性可以在气动力已失效的情况飞行,等于拓展可控范围。
当飞机不得不进入高机动战斗或规避导弹时,以能量换取机动,然后就会损失能量,这时一般飞机会陷入弱势区,而超机动战机则能继续机动、继续指向。
也就是说,超机动性可以在能量机动之后才发挥,而不是规定一发生战斗就要马上减速进入超机动。一个游泳选手可以游很快,不代表他过河时有桥不走有船不搭而一定要用游的,举重选手可以举上百公斤的哑铃,不代表他平时就要带着哑铃走路。
那假如进入超机动以后真的遇上后续敌机,是不是真的没救了呢?以苏-30MKI跟苏-35的“落叶飘”动作来说,进入这个动作以后,飞机成水平姿态下落,所以下落很慢,然后以矢量推力在偏航方向运动,最多几秒钟就可以指向需要的方向,这就可以用来指向后续敌机加以反击,或是指向反方向,然后加大推力脱离。
△配备更强劲的发动机后,解放军的歼-20同样具有很强的超机动潜力超机动性当然不是无敌的,但如果不是无敌的就等于无用的话,每一种技术都无用了。超机动在战术运用上的优劣仍有待开发跟验证,但至少可以确定目前对他的批判,在基本的逻辑上都有错误。(作者署名:北国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