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方向是全国统筹
2018年06月15日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加之区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加之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让中国的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要且复杂,日益受到政府、民众乃至市场的关注。
6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旨在通过中央调剂,均衡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各省目前已有省内调剂制度,与省级调剂制度类似,中央调剂制度是各省社保基金向中央社保基金上交一定数量的“调剂金”,由中央在各地区之间作互助共济的调剂之用。新政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中央调剂制度是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第一步,而全国统筹正是未来解决养老问题的方向所在。之所以需要全国统筹,主要是当前各省份之间在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十分明显。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数据,2018年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2561.5亿元的缺口,到2022年将突破5000亿元,其中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结余耗尽风险加大,收不抵支省份数量达到十几个,而广东、北京等高积累省份基金规模继续升高。
而且,由于目前养老金统筹只在省一级别,导致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就能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劳动力流入,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也会更多;而经济越落后的省份,劳动力不断流出,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逐渐减少,让养老压力增大。
这意味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进行改革,而作为改革的第一步的中央调剂制度,就是通过基金的筹集、拨付和管理,来解决上述不平衡的问题。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统一各地费率,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也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平衡各地资金余缺,降低基金风险。在实践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不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当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中央、省以及一些地级市均承担一定的财政补贴责任,一旦实施全国统筹,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中央政府,虽然目前国税地税合并正在推进,但在央地财权改革完成之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难以实现。
不管是即将实施的中央调剂制度,还是全国统筹的未来方向,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缺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尽量不能增加政府财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这三个方面的筹资负担,而需要尽力挖掘现有的制度和基金本身的潜力。
这种探索包括开辟新的资金渠道,人社部去年提出向养老保险基金“划拨国有资产”,就是一种制度创新。具体到资金方面,国企红利能否以及如何服务于养老保障,以及养老金的投资风险如何掌控等问题,都需要考量。
与此同时,通过发展养老产业,探索以市场的方式解决相当比例人群的养老问题,也十分重要。具体包括放开养老市场,不断引入社会资本与力量,发展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特别是中高端的养老服务,要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让专业的养老力量能够快速成长。当然,政府应加强质量、安全、价格等方面行业监管和退出制度建设,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
总体而言,面对中国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且复杂的趋势,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势在必行,放开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亦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