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调查印媒“一带一路”新闻1048篇,总计字符数400余万;组建跨学科团队,深入分析印度国内六大主流英文媒体;采取计算机词云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探索计算机辅助大规模媒体话语研究范式……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情感变化及原因对策分析》项目日前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赛区特等奖。今年11月,该团队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聚焦研究文献,分析1048篇印媒新闻语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通大团队的研究初衷就是了解印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情感,引导国内受众理性看待外媒涉华报道。
“我们借助CiteSpace文献梳理工具,检索了近五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一带一路’话语研究文献,一共获得文献481篇。”项目申报人、南通大学英语162班张明慧介绍,项目组聚焦“一带一路”媒体话语研究文献,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传播学和语言学领域,涉及两类内容:一是对国内媒体“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的研究;二是对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语篇的分析。
“前者考察了《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话语策略、话语风格及传播者身份和国家形象建构等,也有研究关注到国内媒体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时的翻译问题。后者是借助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进行分析。”项目组成员、翻译161班葛志安介绍,“我们发现对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话语研究数量少。仅有的几篇研究多为基于《印度时报》等单一媒体10~20篇小规模新闻语料的定性分析。所以考虑到我们要不要从这个角度尝试下研究。”
于是,项目组运用LexisNexis数据库迅速检索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报》《印度教徒报》《经济时报》《印度电讯报》《新印度快报》等印度六大主流英文媒体的报道,筛选出1048篇“一带一路”新闻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处理。
组建跨学科团队,建设“一带一路”新闻语料库
该课题缘起于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18届毕业生钱琳霞在校期间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当时研究的范畴很大,研究的是‘一带一路’周边的所有国家,评审专家说,这个项目很大,一个学生是研究不完的。后来,我们就考虑到把研究范畴缩小,形成学生梯队不断接力这个项目。一步一步慢慢来,逐渐完善。”指导老师王雪玉说。
两年多来,这支队伍从一个人发展成为11人的大团队,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最开始的大创项目全是人工翻译、人工分析,最初的语料也只有两百多条,规模大、效率低,最终只能止步于省赛。”如今,大规模数据的处理仍旧使人发愁,王雪玉开始思考只有引进计算机技术,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鞠小林老师聊了两句项目的情况,他当即向我推荐了软件工程专业的陈天翼同学,为我们的项目做技术支撑。”
今年年初,陈天翼加入这个大集体,主要负责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工作,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量化分析,运用语料库检索系统描述新闻的话语呈现。“天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为我们团队如虎‘添翼’。他帮助我们使用在线词云生成工具形成关键词云图,实现关键词可视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新闻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自动化摘要;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搭配高频词进行检索,并将其还原至新闻语篇中进行分析……有了他的技术支持,我们的工作量小了整整一半!”指导老师刘道影说。
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项目组将1048篇印媒新闻语篇录入系统,总计字符数400余万,建设了国内大规模历时性印媒“一带一路”新闻语料库,“我们还会不断地扩充完善这个语料库,让它成为最全的‘一带一路’新闻语料库!”刘道影说。
有效引导受众,为传播“一带一路”提供话语策略
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印媒对“一带一路”关注度攀升,关注内容涉及“经济”“区域”“安全”等议题,同时印媒认知情感发生变化,经历了最初的“不关心”“缄默”,到“怀疑”和“批评”,再到“回暖”和“期待”直至近期“有褒有贬”的过程,整体呈现出的是“螺旋上升”的态势,表明中印关系是在曲折迂回中逐渐好转。
这样的结论不仅得益于他们对大量新闻报道的分析,还离不开事实的佐证,为此,项目组成员走访了21名来华印度留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访谈,内容包括:你怎么看待、翻译“一带一路”?你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有什么样的期待?等等。
如今,团队项目又增加最新五个月的新闻篇目,他们也开始新一轮分析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现在我们研究印度,以后我们还希望研究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等我们毕业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接续上来,我们要把这个项目做得越来越好!”这是项目组成员一致的心声。
今年11月,项目团队将代表南通大学参加“挑战杯”全国总决赛,这也是南通大学在社会科学类取得的最好成绩。“目前,大家正在不断模拟答辩、完善PPT,争取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张明慧说。
记者龚丹
通讯员张莉丽 周丁瑾 穆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