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倒计时”发展“加速度”

admin 2019-04-17 08:04:52 导读

导读 :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记者 倪永强 通讯员 于仕琪

  贫困人口多,农业收入占比大,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广,自然灾害致贫返贫……在甘肃,脱贫攻坚是一道复杂艰巨却又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嘱托言犹在耳。

  如何在全力加速推进脱贫攻坚中发挥气象优势?甘肃气象部门铆足劲,结合本地实际在助脱贫、促增收、防返贫方面全面发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气象扶贫路。

  打破“脱贫难”的瓶颈

  又到一年春耕时,对于甘肃省气象局扶贫点——渭源县路园镇的村民杨国璋来说,往年最头痛的是不知种什么、何时种。但今年,他心里有数了。

  去年,甘肃省气象局组织专家以马铃薯、党参、黄芪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在路园镇开展技术讲座,杨国璋和其他二百多名村民接受了培训,还外出考察学习了别的地区种植中药材等先进经验。

  “我种了一辈子庄稼,靠的都是老经验。经过培训才知道,种庄稼的道道深着呢!”杨国璋掰着指头数收获:何时种植马铃薯既能避开霜冻又能避开高温,马铃薯在一天之中有哪几个最恰当的种植时段,种玉米是东西行向好还是南北行向好……

  大多数村民和杨国璋一样,种庄稼摸不着“门道”——在没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且消息相对闭塞的贫困地区,这是老百姓脱贫难的一大瓶颈。

  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甘肃省气象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渭源县的特色作物种植结构及气象灾害风险现状进行分析评估,从气候角度提出特色作物适宜种植区,针对局地干旱、霜冻等灾害提出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针对伏期高温天气增多的趋势,建议适当推迟马铃薯播种期,避免块茎膨大期遭受高温危害。

  这一来自气象部门的科学建议很快落地。“甘肃省气象局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为渭源县尊重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做大做强做实特色产业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一种成功的做法。”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玺玉说。

  不仅如此,在特色农业产业聚集的定西市,气象部门近年来围绕马铃薯、中药材、全膜玉米等,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防服务。例如,定西市农试站将马铃薯适宜播种期预测服务产品细化到乡镇、适宜播种时段和喷药时段均细化到小时;通过对比试验,选定可安全推广定西黑膜全覆盖双垄侧播马铃薯技术的乡镇,大大增强其对干旱等灾害的应对能力。

  增加“富起来”的底气

  气象科技能否使农民增产增收?在永登县火家台村村民王得智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王得智种植娃娃菜已有五年了。“过去一年就种一次,现在一年分三次种。六七月份天天种、天天产、天天卖钱。”

  这得益于气象为农服务科技能力的提升。此前,永登县一年一茬的娃娃菜多在6月种植、8月初收获,其余时间都是农闲。针对这一情况,永登县气象局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农业气象大数据融合分析,大胆提出从5月中旬开始每隔15天播种一次,持续到7月上中旬,约45天三个播种期。

  这一建议经住了实践检验,改变了高海拔冷凉地区无法大规模种植娃娃菜的局面。当地娃娃菜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成功躲开小菜蛾高发期,品质大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三四十倍。

  在甘肃,一些贫困乡镇正迈过粗放式发展农业的坎儿,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而这也正是气象部门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大着力点。

  “气象精准扶贫主要是技术扶贫,让气象为农服务技术扎实落地,农民就会增产增收。”甘肃省气象局局长鲍文中说。

  放眼甘肃全省,气象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为贫困地区增添了越来越多“富起来”的底气——

  三年前,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从南美洲引进了蔾麦,其经济价值超过小麦5倍。何时播种才能让它在关键发育期躲避“致命”的气象灾害?收到这一求助后,正宁县气象局在示范园区建起气象站,通过挖掘大数据开展精准化分析,最终确定了育苗日期。通过三年种植试验,藜麦在正宁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在庆阳市,西峰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对经济作物进行多项试验,例如试验苹果套何种颜色的袋子,并明确最佳解袋期;通过果树烟熏试验明确服务指标,解决小规模种植户引进防霜机成本高的难题。这些研究成果,使庆阳苹果亩产值连年增收10%以上。(下转第二版)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研究温室气体对植物生长影响时发现,在定西市,气候变暖后除7月10日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传统播期偏低外,其余推迟播期的产量明显增加。该成果推动定西市马铃薯平均每亩增产93公斤,并在甘肃多地乃至青海、宁夏的部分地区推广。

  遏住“易返贫”的穷根

  甘肃是暴雨、冰雹、泥石流、寒潮、霜冻等自然灾害最频发的省份之一。因灾返贫成为不少贫困地区挥之不去的阴影。

  2015年的一场特大雹灾,让静宁县13个乡镇104个村受创,苹果受灾面积达11万亩。按新店乡乡长王康乐的说法,原本贫困的乡镇自发展苹果产业以来,群众从只能解决温饱到每亩收入两万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可雹灾却让干部群众挨了一记闷棍”。

  痛定思痛。静宁县政府根据建议把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扶贫规划,在冰雹必经之地增添了10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以解决因冰雹灾害返贫的问题。如今,甘肃其他地市也构建了人工防雹三层地理防线。据统计,消雹保护粮食作物投入产出比为1∶415,保护苹果投入产出比为1∶4150。

  防止返贫不止要管眼下,还要盯长远。鲍文中表示,气象部门应从长远考虑,防止气候变化成为贫困地区因灾致贫的新“穷根”。为此,甘肃省气象局着力促进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种植发展,提升贫困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在十年九旱的定西市,岷县、陇西县和渭源县气象局结合当地气候变化开展当归、黄芪、党参的观测和服务工作,并增加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作物的观测,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农作物覆膜能有效避免气象灾害,投入不大,可以接受。我家几年来都是用这个办法,去年还躲过了一场大旱。”通渭县华家岭乡贫困户和平说。

  在国家级贫困县白银市景泰县,当地盛产的早酥梨、苹果等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暖冬与倒春寒天气频繁出现,气温的异常偏高也可能导致果树提前进入花期,这给果农带来极大困扰。”景泰县气象局局长康永学说。该县气象局不断探索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科学方法,点对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并用防霜机、温度梯度观测仪开展防霜冻试验,帮助农户告别了传统费时费力的烟熏法。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5G直播手术 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揭幕
下一篇:山西: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