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和中旬,沪深两市有546份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公布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事项,涉及上市公司自有资金556亿元。如中国动力9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动用80亿元已募集资金,购买一年期保本型理财产品。中国动力半年报披露,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9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1亿元。这等于说,该公司几乎将上半年85%的营业收入都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臃肿、过剩、滞胀之态越发突出,实体经济利润率低于商业银行同期放贷利率,而市场资金面却十分宽松,大量的流动性皆注入了与去杠杆背道而驰的金融自我炒作市场,市场上寻找出路无果的资本,出现了严重的“堰塞湖”,直接导致今年以来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平均保本收益不到3%,能有2.5%的保本收益已可排进幸运之列。中国动力因投入资金量大,按3.2%的年化收益率,在一年之内,该公司即使主业利润为零,仅理财收益一项,仍能给公司带来2.56亿元的“理财收益”。
放在早些年,单笔理财投资如此巨大,同样购买理财产品,保本收益至少在8%以上,而且购买方还有极大的讨价还价余地,现如今,3.2%的年化收益率购买者也认了。这至少说明,一方面,企业大量资金不敢投实业,亦投不进去,存银行收益率更低,权衡再三,买理财产品总比存银行要好;另一方面,真正急需资金支持的创业创新型公司,向银行借贷利率很高,央行所释放的流动性,在经历七拐八弯的循环后,最终沉淀于资本市场,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债券、信托、期货、金融租赁之间封闭运营,杠杆越加越高。
与购买理财产品相映成“趣”的是上市公司卖房保壳,这样的市场传奇,刺激更多上市公司大肆抢购土地、房产及商业地产。9月21日,*ST宁通B发布公告,出售两套评估价为2272万元的北京商品房,用于填补亏损窟窿保壳。这两套房产12年前持有,资产价格翻了16倍之多,该公司连年亏损,今年上半年又亏损2110万元,出售两套房产正好将上半年亏损窟窿填上。与此同时,海航创新、绿庭投资等一批步履维艰的上市公司有样学样,纷纷发布出卖房产救急公告。
表面上看,卖房产不同于买地买房产,其实,持有房产之超高收益的“现身说法”,以及坚守实业的普遍窘境,难免对更多实体公司出资买地买房产,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下半年以来,不仅房地产公司之间互相兼并与收购风起云涌,行业外实体公司亦纷纷跨界收购房地产公司资产,仅9月份以来,拟收购资金的规模即轻易超过了千亿元。名义上,出资者收购的是公司,本质上收购的却是被收购方所持有的土地和在建楼盘,如此势必人为吹大土地与房产的资产泡沫。
今年前8个月,去杠杆、去库存的实施结果不尽如人意。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因县城人口和产业空心化加剧而进展缓慢,一二线城市爆发抢房潮迫使限购限贷政策再祭。1994年分税制实施至今,多数地方“吃饭预算内,花钱预算外”,由于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重新厘定改革刚刚开始,新的央地激励相容机制尚未形成,只要中央一提保增长,一些地方就有足够冲动和理由,打着去库存名义,放任推高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而商业地价和商品房地价居高不下,带动实体经济用地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实体经济投资成本非理性攀升,最终反映为民间资本实体投资意愿的更快萎缩。这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界、金融界和地方政府都心知肚明的矛盾,解决之道何在?
鉴于宏观调控越来越难,从现在起,地方与中央务必同心同德,全力应对资本的进一步“避实就虚”。至少要尽快遏制住这一势头,否则,明年开春之后,稳增长的调控余地会进一步被压缩,局面将更加严重。
【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