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角兽基金”,再写一篇说说别的事情

admin 2019-03-10 12:10:40 导读

导读 : 关于“独角兽基金”,再写一篇说说别的事情 -基金频道-和讯网...

  摘要:最近关于“独角兽基金”传闻特别多,我再写一篇文章说说独角兽基金发行中别的事情——谣言、限购、限制规模、质疑、折价等等事情。

  一、战略配售基金是基金发行之战,更是基金规模之战。

  一下发6个同一个类型的基金,还全是超大型基金公司,每只规模还这样大,这在中国基金史上应该是没有过的,堪称前无古人——07年的QDII基金还都没到这个密集程度,15年救市的五只国家队基金没向普通散户发售。

  这次发行战,对,实际上是基金规模之战。我给分析一下:

  1、从今年开始货币基金已经不算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了。

  原来基金公司为了排名,可以拿着货币基金冲量,什么一到季度末、半年末、年底等节点甚至出现过个别基金公司花钱请部分大资金冲量的情况。当然部分银行网点也有冲存款的事情,现在监管都开始指导了——银行存款考核改成日终余额平均法考核,基金方面更狠,货币基金在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不计入规模。

  能算排名的肯定只有债券、混合、指数、股票等等基金类别了,这次发这六个基金都是排名前列的大公司,而且现在已经六月中旬了。对于这种一下锁定三年规模的基金,基金公司肯定很玩命的,这一次卖出去,这些钱规模保持三年,这两年东方红、兴全等基金公司先后有爆款封闭式基金发行,这次会是这几家的。真是发行战——什么“抖音”、“快手”小视频都用上了。

  2、这次为什么会有突然间规模限制200亿的事情,还多个媒体出现引用不同信息源前后矛盾的报道?

  这就是很多一线银行或是券商客户经理前几年经常会让用户赎回老基金,认购新基金的情况,对,你没看错,确实是存在的。给客户经理下任务,卖出去有奖,卖不出去可能扣钱,这真是我国部分一线银行或是券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面临的真实情况。

  如果客户真为了买新基金,卖出老基金,只能逼迫遇到赎回情况的原有基金的基金经理被动卖出,本来现在市场有些股票估值不高了,基金经理遇到赎回,还要卖出。

  很多人会骂基金经理不重视价值,便宜价格扔筹码,但是很多时候基金经理也是身不由己,你知道价值,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难道都是真的一点也看不到价值吗?能看到,但是客户就是要赎回,你得给客户钱吧。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封闭式基金持有人的持有体验或是收益可能比开放式基金更好,为什么?规模稳定,基金经理按封闭日期投资,不会出现高点大量资金申购逼迫基金经理高位接盘,低点大量资金赎回逼迫基金经理低位卖出。

  我们认同长期投资,但是可能被短期进出想赚快钱的不理性投资者影响我们自身基金持有体验和持有收益。

  封闭式基金虽然限制了持有期,但是其实对投资者、基金公司也好,我是长期投资,我怕短期进出的资金影响基金正常运作,正好有封闭式基金;基金公司规模稳定,基金经理也不用应对短期进出资金,安心按照封闭式基金封闭期运作。

  单只基金200亿这事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但是无风不起浪,显示出监管层对现在股市的爱护,要是因为CDR发行砸出一波熊市,谁都不好。

  这次战略配售基金发行的好不好,可能会决定今年年中、年底,甚至明后年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所以堪称基金业前所未有的发行大战。

  二、这次基金是再次割韭菜?

  很多人说这次战略配售基金会是07年QDII基金的重演,是再次割韭菜,很多人还用很多经济学、金融学来分析这些基金:说什么估值很高、连续涨了很多年了。

  那么我上一篇文章就说了:这6个基金是战略配售基金是一路保驾护航保证成立的“中国特色”的面向“普惠”群体的基金。散户买,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也可能会申购。

  就是故意坑散户,还去故意坑这些特定机构?逻辑上说不通。

  那我们来反过来想:现在马云、马化腾、丁磊、李彦宏等等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都不缺钱,要是他们融资,一堆人会投资他们或是借钱给他们。我上篇文章后面有人评论说CDR回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这些企业CDR回归不是他们缺钱,恰恰相反他们不缺钱。这次CDR回归和战略配售基金发行,我越来越觉得这是“政治因素”“中国特色”大于“经济学”“金融学”分析,很大因素是这些企业需要有所表态。

  这次募集基金说是六只基金,最低50亿,最高500亿,3000亿不少,这次是国家缺钱了。咱们想想15年股灾以后,2000亿国家队基金,加上各路救市资金,说募集就募集起来,单单这次国家就缺这些钱来接CDR?好像也说不过去。

  我就有点想起我之前写纪念币时候,总规模二十亿或是三十亿元的纪念币,很多人就说央行印钞机,滥发货币等等,你想央行要是真要搞钱,什么MLF、什么SLF轻轻松松几百亿,上千亿出去了,何必委托四大行,动用几万个网点发等面值兑换的纪念币?我反正想不通。

  我坚持我上一篇文章的观点:这些基金向下可能性有没有,绝对有,但是不大,向上空间有想象力。

  三、这次基金规模很大,上市以后一定大幅度折价?

  我之前的文章写了:历史上封闭式基金出现折价可能性大,投资者有多种方法玩这些封闭三年的CDR基金。而半年开放申购一次的设置,则抑制了这些基金的溢价空间。

  很多媒体或是自媒体或是大V都分析了,也给出了建议:上市以后折价可以买,甚至个别分析又举了兴全合宜上市以后折价的例子。我也说了大家可以上市以后折价买,但是我告诉各位别形成一致预期,最近基本上说战略配售基金的文章至少一半以上写了:想购买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折价买。

  现在形成一致预期太可怕了:都想上市以后折价买?那么买谁的?这次战略配售基金有个设计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战略配售基金首募期间仅以场外方式公开发售,不开通场内方式。

这就有个新问题了,以前封闭式基金很多都是场内直接认购,场内直接卖,这次场内不开放认购,要场内卖出,先要转到场内,不是每个人都像各位一样基金玩的溜熟,什么套利玩的赚,说句不好听的:很多投资者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里场外基金转到场内。

  这就有个新问题了,以前封闭式基金很多都是场内直接认购,场内直接卖,这次场内不开放认购,要场内卖出,先要转到场内,不是每个人都像各位一样基金玩的溜熟,什么套利玩的赚,说句不好听的:很多投资者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里场外基金转到场内。

  我个人估计是吸取了前期封闭式基金大幅度折价的经验教训(熟悉我的人知道,我这几年一直反对封闭式基金上市)因为这个设定,上市以后的数量会低于一部分人的预期,这等于封闭式基金的“供给侧改革”。

  六个月开放一次申购,CDR基金万一出现溢价,也会因为申购资金进入而进行套利卖出溢价的份额。我认为前三年里面六个月开放一次申购的设定,使得这些CDR战略配售基金不会持续溢价,否则就会有人卖出溢价的份额,而申购新份额。

  我觉得这次折价和溢价的范围可能性都会低于之前的封闭式基金,至少会低于一部分人的预期。

  四、这次战略配售基金对后续基金发行的影响。

  现在市场不是牛市,说是震荡市或是说熊市都可以,这次这一波战略配售基金要是真大规模募集几百亿甚至几千亿,那么等于一定程度上将未来几个月的供给给股市的增量给拿走不少。那么问题来了:后续的新基金怎样发行?还能不能募集起来,甚至能不能成立都是问题。

  这次很多渠道给基层营销人员下了一定考核任务,那么下次别的基金咋卖?这周很多基金公司的人都会很闲,为什么?基金圈的焦点都在这六个基金上。

  我觉得基金公司的人都想想除了即将开始的世界杯怎样蹭热点搞活动以外,想想这次募集完成以后,在怎样卖基金,尤其是新基金?基金的增量在哪里?

  这次基金公司发行宣传过程中用了快手抖音等流行的小视频APP,别的基金发行会不会也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我觉得肯定会有。

  五、谣言和质疑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好玩的事情,这次六大公司同时发同一个类型的基金,又正值接近半年规模比拼时候,所以新闻比较多,谣言也比较多。

  先是传出招商基金的战略配售基金募集规模很大,要比例配售了,招商基金紧急辟谣。

  然后是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因为大股东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原因,传出为了防止关联交易,禁止华夏战略配售基金(501186)、南方基金战略配售基金(160142)不能参与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承销的CDR的战略配售,最后华夏基金、南方基金都表示他们的战略配售基金可以参与。

  下面这是这两家基金公司的辟谣截图:先是华夏基金的。

这是南方基金的:

这是南方基金的:

谣言这样多,我以阴谋论的角度来分析:不排除为了发行,为了拼规模,来搞事情的可能,可能有不正当竞争的可能。当然我这是吃瓜群众的阴谋论,瞎猜的,不要当真。

  谣言这样多,我以阴谋论的角度来分析:不排除为了发行,为了拼规模,来搞事情的可能,可能有不正当竞争的可能。当然我这是吃瓜群众的阴谋论,瞎猜的,不要当真。

  后面又有人质疑华夏的基金经理业绩,我专门看了看华夏战略配售基金的基金经理业绩是一般,但是他之前管理的基金募集宣传的时候就说了要执行特定策略了,投资的品种整体业绩不好,不能说基金经理业绩不行吧,更何况我看了看基金经理业绩还是提供了超出投资目标的收益的。如果基金经理违背当时投资目标,紧跟当时投资热点这才是问题。

  其实这就跟指数基金跌了,不能怪基金经理一样。发行时候要投资什么,人家都告诉你了,投资品种整体业绩不好,但是基金经理经理提供投资目标的超额收益,这就是很不错的基金经理。

六、招行是个好渠道。

  六、招行是个好渠道。

  这次发行,再次证明招行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渠道,有些基金卖的好,不只是基金本身好,也要有好渠道,几方面缺一不可,我不知道大家怎样看?反正这两年我一直以为招行可能是中国基金销售最好的渠道里面最好的线下渠道,我越来越坚定这个看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基摸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那些折戟的明星基金有多惨?2018私募基金业绩大起底
下一篇:一位基金爱好者的研究心得:我眼中的封基和分级基金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