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织就IP保护网

admin 2019-02-01 14:00:27 导读

导读 : 2018年9月13日,佛山,一款酷炫的电动小型赛车在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展出。(视觉中国) 以知识产权全产业链为主体的国际知识产权众创空间 统筹:杨博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

区块链织就IP保护网

区块链织就IP保护网

2018年9月13日,佛山,一款酷炫的电动小型赛车在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展出。(视觉中国)

区块链织就IP保护网

以知识产权全产业链为主体的国际知识产权众创空间

  统筹:杨博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温超荣、邓潇丽(署名除外)

  昨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场是坚定的、一贯的,将采取更多有力措施,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全方位的保护力度。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正在不断落地日益丰富成熟的应用场景。在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当今,新一代信息技术究竟如何再造知识产权生态,又怎样进一步推动共创共享和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备受关注。

  2018年11月7日,上海,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展馆,由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l研发设计的同名飞行汽车融合了近40项专利技术,可在3分钟内“变身”,汽车模式最高时速160公里,飞行模式最高时速可达360公里,吸引人们目光。(视觉中国)

  大数据:

  给企业创新“指南针”

  迄今为止,“5岁多”的纳太科技(昆明纳太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申请了65项专利,获得授权的有41项,其中包括18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这家志在实现碳纳米纸国产化量产的科技企业已申请国家标准《空气过滤纸》1个,在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并申请备案企业标准4个。时间追溯至2014年,那时的纳太科技就已引起了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奥凯)的注意。作为专注知识产权信息化、咨询研究服务及国际数据库平台建设的企业,奥凯的团队发现,尚在初创阶段的纳太科技不惜重金想要获知碳纳米材料的国内外专利数据。他们对专利信息情报的深度渴求远远超出普通小企业的需求,令人惊讶。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碳纳米纸是经过特殊工艺,由直径只有头发丝万分之一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制成的纸状新材料。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Smalley首次利用抽滤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制备成碳纳米纸。它一经诞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单位重量的力学强度远高于现有的高强度材料,在航天科技、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吸波材料、导热材料、力学增强材料、阻燃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被视为将取代现有的碳纤维。纳太科技则是国内唯一具备低成本连续生产碳纳米纸能力的企业,主营碳纳米纸及碳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碳纳米纸市场终端产品应用方案的设计。

  利用纯碳纳米纸优良的导电性和三维结构,纳太科技用碳纳米纸作为锂电池的阳极,能6分钟快速充电,并减轻阳极66%的重量。而碳纳米纤维作为具有纳米尺度的高性能碳纤维,既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体育与休闲用品、医疗、机械、纺织等各个领域。

  此外,复合碳纳米纸可以像碳纤维布一样浸渍复合,可广泛应用于阻燃、电磁屏蔽与吸波、高振动阻尼材料和抗雷击的材料。其中,纳太科技目前开发的第一款碳纳米纸复合材料应用在空气净化领域,已经过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检测、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以及德国权威机构的检测,抗菌效果达到99.99%,防霉效果达到评级0级(完全不生长霉菌)。

  “专利数据对纳太科技释放后发实力有很大帮助。”奥凯团队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通过奥凯的全球专利检索和深度分析,纳太科技不但掌握了碳纳米材料的国内外应用情况,而且对在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珠三角的市场布局完成了详细的梳理。此外,纳太科技要为产品寻找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合作企业,不可避免要在技术许可上做出安排。奥凯团队透露,通过梳理产品信息的创新点,该团队为纳太科技制定了一连串的核心技术保护方案,形成专利组合培育方案。这为纳太科技进一步引入资本和展开量产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奥凯可以调动的专利数据囊括了105个国家的过亿条专利数据,能够帮助科技企业展开专利预警、竞争情报分析和专利保护布局等工作,全覆盖其科研立项、项目执行、成果应用及保护的不同阶段。

  而奥凯作为发起人之一所设立的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是广东首个引进的侧重于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战略制定、产业运营等方面的国家级知识产权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与奥凯的战略合作,让知识产权服务更高端,视野更远。”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运营总监陈婷表示,除了专利文本本身的数据,该平台能够融合专利的司法保护数据、展会执法数据、工商数据、知产快速维权中心和海关的行政执法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帮助用户企业看到“更真实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把这些数据变得更完善,规范性更强。

  区块链:激活众创的动力源

  去年9月3日,江苏苏州一位创作人以个人名义在线获得了一份绿创区块链存证证书。这被视作全国首张区块链版权登记证书,也成为汇桔网开启国内数字版权与区块链技术新纪元的标志。之后的11月8日,汇桔网与InvenTrust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打造知识产权与区块链合作的典范。而早在2016年,汇桔网作为一家知识产权与企业服务资源科创的平台型企业,就已布局绿创区块链的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应用场景中的落地。“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块链技术开始向场景化的方向落地。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业务,很容易触达用户,可以和区块链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汇桔网首席运营官陈栋表示,原创作者只要能够将版权信息在区块链端快速存证,得到相关管理机构的认可,“谁先获取版权”的问题便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那么,如何让用户快速展开版权的确权和保护呢?陈栋留意到,尽管相当多的音乐、短视频以及自媒体的原创作品保护还处在“裸奔”状态,但已经有个人用户开始注重版权保护。这些原创作品的创作周期越来越短,创作成本越来越小,版权保护的需求日益突出。而现在,创作人只要向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借助区块链技术记录、确认版权资料与作品属性的关联,即可保证其不可被篡改。在此基础上,凭借文本、图片、音频等的大数据比对,全网监测一旦察觉“谁在使用”版权,便能提供疑似侵权的分析,进而触发预警。目前,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上的数字版权登记存证数量已超过了33.8万个。

  去年,汇桔网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爱梧桐”知识资源分享与变现平台,更深入地激活了个人原创的动力源。通过用户端入口,个人用户的原创作品在该平台形成聚集,并得到从确权到维权的全面保护。同时,该平台对接外部的内容平台,还为原创作品的变现提供渠道。“社会生产在向内容生产和变现转变,知识产权的价值变现越来越偏向于个人创作。”陈栋指出,在这个平台上,个人可以从原创的“个人库”中提取作品去变现,形成个人IP账户,改变内容创作的碎片化。

  关注区块链技术的,不只是企业。在佛山市禅城区落地实施“区块链+产业”的四个方向中,“区块链+版权管理”被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依照《佛山市禅城区“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的分析,设计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确权、维权等环节存在管理难度。以单一企业开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很难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区块链构建联盟,将版权凭证化上链管理、交易和维权,并建立新型的社区化激励机制,未来或有重大价值。

  对此,天安新材相关工作负责人以泛家居行业的前景举例分析说,整装空间正在重构设计师的价值。未来,设计价值的传递、交换和共享将借助区块链技术,在“海一样”的设计师群体中完成。在“区块链+版权管理”的应用场景中,设计师的作品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被实时记录下来,数字版权随之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平台基于对版权每一次流通记录的追溯,便可对创新链条上每个参与者给予回报。

  定义未来:知识产权巨头布局物联网时代

  不局限于数字版权的创新,区块链技术也在促使商标交易业务“链上化”。在汇桔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上,版权、商标和专利的交易业务开始“上链”。以往的商标交易中,双方虽然签订了交易协议,但需要在有关部门作出权属变更后,商标才能得到使用。现在,借助区块链技术,商标交易路径、交易过程的信息实现“链上化”,可以更好地加速利用商标。“这意味着可以先交易、再确权。权利人可以在商标使用过程中,等待权属变更。”陈栋解释说,如果使用中发生争议,区块链存证可以作为交易的证据。

  此外,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也会因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而改变以往的模式。以科研院所授权外部团队利用其专利展开技术开发为例,由于技术开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按照授权使用的时间来支付费用,从事技术开发的企业会付出比较大的成本。“但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专利按引用计数来授权。引用了多少次,是不会被篡改的。”陈栋表示,将来,如果数字知识产权应用平台和技术开发企业的生产线对接,凭借物联网技术,生产中每一次引用专利的结果都会上传到企业的ERP系统。科研院所和从事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以此为依据,来分享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收益。

  在此过程中,科研院所有可能把专利授权给多家企业展开技术开发,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加快技术转移转化。知识的生产和产品的制造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将促使产学研更深度地融合,降低下游研发的成本。对制造业企业的用户来说,获得产品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陈栋透露说,通过打造“知识产权(IP)+互联网平台+智能物联网”的“知联网”,汇桔网已经在为物联网时代的下一个五年展开布局。

  跨界推手:落地孵化海内外科创项目

  “把传统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的客户资源再调动起来,技术应用的上中下游可以形成一个网络。技术分析之后,知识产权服务可以催生专利申请。技术需要资本,知识产权服务可以催生相关基金和客户网络。”奥凯团队有关负责人在思考着知产服务平台型企业的转型。仅从纳米材料领域入手,奥凯团队便看到了跨界整合客户资源、帮助中试企业实现产业化的深层次价值。碳纳米管的尺寸直径只有几纳米大小,碳纳米纸会物理刺穿或者缠绕细菌达到杀菌效果;同时,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引起细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死亡。纳太科技利用碳纳米材料的抗菌、微细、导电等特性,可以结合其他人工纤维复合成型,开发出应用于净化领域的碳纳米纸产品,来进行高效空气净化和水净化。对此,奥凯团队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奥凯和国内知名空调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能够针对碳纳米纸在净化领域的应用推广,跨界推动纳太科技展开运营转化。”

  “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探索新技术,是因为企业期望以技术和数据的方式,以平台的模式,打造和改变知识产权的整个行业。”对于平台化的演进,汇桔网首席运营官陈栋表示,大数据能够提升企业的人员效率,并通过技术的价值评价,带动制造业企业与投融资机构的联动。而凭借汇桔云这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产权云系统在海内外专利数据的沉淀,汇桔网也在为这些技术的对接和落地孵化提供支持。“通过汇桔云,我们锁定某一项优秀的技术,它在哪个国家,有没有被商业化运用,有没有落地合作的可能。”陈栋接着介绍说,除了定向帮助海内外科技项目落地之外,汇桔网每年都要举行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与汇桔杯大赛,尝试在全球范围寻找能与国内龙头企业科创需求对接的团队,并为国内城市创造招才引智、引进项目的机会。

  与此相似,依据大数据分析,奥凯可以发现区域性的技术空缺与需求,推动形成创新资源流动、技术合作与互补的“大网络”。广东连续举办两届的“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就是奥凯协同战略合作单位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运用专利大数据打造资源网络、定向招展招商的实例。

  据介绍,仅第二届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就展示了2491个知识产权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凭借对知识产权的甄别和深度分析,开始寻找到适合转化的机构以及跟投基金,将其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以深圳市海科创新控股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近年来围绕知识产权服务和投资的创新展开布局,旗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交易与投资运营、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孵化、企业咨询服务以及产业互联网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已经有意识地投资高端装备、环保、新材料和智能终端产品等创新领域。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做好“加减法” 打好“组合拳”
下一篇:鼓励险资入场后首秀:平安资管42亿增持华夏幸福股权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