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娜 北京报道
2018年上半年中国VC/PE募资规模同比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大环境下,7月24日,国内市场上的两家投资机构在同一天披露完成新基金的募集。
长岭资本(Long Hill Capital)宣布已成功完成二期美元基金的最终募集与一期人民币基金首次交割,合计20亿人民币,投资于国内医疗健康和品质消费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公司。
创世伙伴资本(CCV)宣布新一期近2亿美元基金募集完成,将主要用于投资中国TMT创新领域早期初创公司。
两家机构的创始人早前都是全球一线基金在华业务的核心团队成员:长岭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蒋晓冬早前是NEA全球合伙人,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曾任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
从两家新锐机构的投资领域来看,相对于过去市场已经存在多年的“综合基金”模式,两个团队的投资领域更加聚焦。
实际上,早在2014年的新基金潮中,初创的基金管理团队就已经出现明显的行业聚焦化,其后的几年中,PE/VC行业头部的综合基金团队也开始纷纷成立行业专业团队和基金。
而对于LP来说,深耕某一领域的基金管理团队,不仅能够为被投企业带来资金的支持,还能给项目带来更多行业的资源。
今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多家PE/VC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了解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专业化”也几乎是仅次于“募资难”的高频词汇。
PE/VC寻路专业化
2013年,青云创投的人民币基金团队发起设立了新的基金品牌“青域基金”,专注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投资。
青域基金合伙人林霆这样分析行业专注基金的价值:行业专注基金能够为企业提供市场、订单等方面的帮助;基金投资的初创企业可以为大企业提供新的产品和技术;甚至过往投资的企业可以成为在投企业的退出通道。
“这些是被投项目在同一个行业里才会发生的协同,也是我们行业专注基金独有的优势。”林霆说。
对于专注于一个具体行业的基金管理团队来说,他们尤为重视研究的重要性,这让他们相对于综合基金可以有更多的人力和弹药用在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
以青域基金为例,其20人的基金管理团队中,有四位专职研究员,进行行业政策、技术走向、竞争格局方面的研究。
经营一个行业专业基金,也让团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他们的被投企业之间往往有天然的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很多被投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在公司上市之后还能够成为这些基金的出资人LP。
“初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两个资源,一个是资金、另一个是资源。”林霆举例说,青域基金的产业专注让他们能够与行业领域的多数头部企业保持较强的合作联系,将被投企业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向这些企业进行推广。
搭建产业朋友圈
“一个GP团队如果没有专长,是很难去跟别人PK的。大家要在一片红海之中找到属于你的蓝海,去把这片海做深、做扎实。”元禾辰坤执行合伙人这样评价GP团队发起设立专业基金的必要性。
元禾辰坤是元禾控股专业化的母基金投资管理平台,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人民币母基金管理机构,其已经投资的专业基金管理团队包括关注物流供应链的钟鼎创投、关注清洁环保的青云创投、关注IT工业领域的方广资本等。
徐清也指出,专项基金需要正视行业周期的问题:“我们比较认可的模式是,基金在一个细分行业的资金配置占到总基金规模的60%-70%,其他资金配置到‘第二产业’中。”
长岭资本即是这种思路的典型代表。尽管管理团队并未对外披露具体投资占比,但显然兼顾着两个同样是消费驱动的领域。
“我们是主题驱动、行业专注的投资人。聚焦于垂直的细分领域使我们更早筛选出激动人心的投资机会,并且成为创业者的最佳合作伙伴。”蒋晓冬表示。
行业专注基金的出现,与GP基金团队的发展路径选择有关,也与产业公司的投资并购需求驱动有关。
过去几年,一些GP团队选择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投资基金,这些基金通常由上市公司提供相当比例的基金出资、由专业投资团队为围绕上市公司的战略提供投资和并购方面的决策支持。
“过去我们在行业里看到大的产业整合类投资机会时,受限于基金规模都是直接放弃掉的。现在我们希望去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林霆透露,正在与上市企业沟通、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成长后期和并购方面的探索。(编辑 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