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的社会中定义也是不同的,并且会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变化。
对于我国而言,中国国家统计局把年龄在15岁到34岁的青年称之为青年。
而年满26周岁但不满30周岁的,被称之为……“大龄青年”。
“明明不年轻了,可每天依然觉得迷茫和不甘心。”
“明明在努力了,可还是觉得希望渺茫。”
焦虑,几乎贯穿了整个青年生活。
2015年,日本经济新闻进行了一项青年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亚太10个国家的青年中,回答“为什么工作”这个话题时,9个国家排在第1的答案都是“为了日常的生活”,仅有中国排名第1的答案是“为了富裕起来”,占36%,超过了“为了日常生活”的30.5%。
文章认为,从中可以看出,以经济快速增长为背景,中国年轻人的强烈上进心。
事实上,上进心背后是青年对于理想、生活成本,甚至是房价的持续焦虑。
来自团北京市委联合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有27.4%的受访者认为房租或房贷是日常开支中花费最大的方面,有24.7%的受访者认为吃饭是日常开支中花费最大的方面。27.3%的受访者将经济困难列为自己的最主要困难来源,紧随其后的是住房困难(25.4%)。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经对1571名19岁至35岁青年群体进行调查显示,28.4%的受访青年每月工资均会透支,45.4%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有时还需借助父母的经济资助,51.2%的受访青年期望“每月收入有一定比例剩余”,69.4%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树立“有计划和理财意识”的消费观。
而除了必要的消费,青年群体的消费观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2017年中国城市青年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青年普遍感觉自己消费落伍,渴望引领消费时尚。6成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消费上有过落伍的感觉。自认为消费观念超前的人仅是少数,大多消费者并不满足于自已当前的消费习惯,希望变成引领者。
有意思的是,即使在“月光”的背景下,再被问及会选择何种理财方式的时候,竟然还有60%的青年人选择买房、商铺投资,选择股票和基金投资的有49%。
房子,作为国人衡量生活品质好坏的基本标准,或者想要的生活的必需品,已经成为许多青年人焦虑的原因,而房价的突飞猛进,也让更多青年人对美好生活抱有投机心态。
辛辛苦苦好几年,也不及炒一套房得到的回报多,而伴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起来的这一代青年,更是对于网红经济、一夜成名有着前所未有的幻想。
前有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后有睡一宿就能赚了480万的范丞丞,这些加速的成功让埋头苦干好几年都变得一文不值,让埋头苦干的人,内心充满怀疑和焦虑。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59.8%的人表示周边跳槽的人多,58.8%的人表示跳槽的多为工作2~3年员工。
对于社会上频繁跳槽的现象,58.9%的受访者认为实属正常,“机会多了,选择当然多”;47.7%的受访者觉得是企业欠缺留住员工的吸引力;46.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追求个人发展、上进的表现。其他看法包括:一山望着一山高(37.3%);没有耐心长时间经营一份事业(37.1%);他人跳槽导致的带动效应(32.4%);留下来的是最适合的(9.9%)。
所以,褚橙的创始人褚时健这样评价这一代青年人,他说——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你为什么还没过上想要的生活?大概只是太着急了。
Emmmm……小编偷偷告诉你,褚老和褚老一家的人生智慧还有很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还想听到醍醐灌顶的点播,快快报名参加网易财经和褚橙一起举办的游学活动哦——点击“报名”即可
现在扫码!即刻报名!
或点击“报名”,一起探寻成功学:
报名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