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记者高敏 王思远)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刷朋友圈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曾刷到过这样的文章: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白酒抗癌——石破天惊的医学大发现!为何说鸡蛋、牛奶竟然是老年病的根源?这些文章的标题往往耸人听闻,但事情真得像这些文章所说的那样吗?
在“微信辟谣助手”这个平台上,这些文章都已经被证实是忽悠人、博眼球的谣言!这个平台不仅可以显示最新的辟谣内容,提供搜索功能,还能显示用户最近浏览过的谣言,并且及时提醒。
微信风控中心高级总监金璇介绍,微信辟谣助手是今年6月份上线的一个小程序,截止目前,用户数覆盖量在2000万左右,这里的文章是整个腾讯平台上所有辟过谣的科普文章。而从整个腾讯平台来看,拦截谣言已经超过5亿次。
金璇说:“它相当于是一个平台,我们把所有辟过谣的科普文章放到上面,用户可以主动地对这些内容进行搜索;同时还有一个功能,如果用户之前有阅读或者分享过一些谣言文章,当这篇文章被辟谣了以后,通过微信辟谣助手里的一个栏目,点进去就能看到你曾经收到或者传播过什么样的谣言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科普的提醒,也是对用户的一种正面教育。”
比如在食品安全类谣言中,塑料紫菜排在第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年4月25日,王某在食用晋江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紫菜后,自我猜疑紫菜是塑料做的,在没有向相关部门反映、没有经过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录制“紫菜是塑料做的”视频并发布朋友圈,并被迅速传播开来。据统计,在健康与养生、奇闻趣事、食品安全这几大领域谣言文章做多。
金璇告诉记者:“这里面涵盖的文章,第一大类是健康和养生,这类谣言特别具有迷惑性,它会用一些惊叹的标题,或者往权威专家、权威媒体上靠,让你信以为真,以为这是生活常识。其次就是奇闻趣事,还有食品安全类。”
从2014年开始,腾讯通过多个产品渠道逐步形成了辟谣的体系。微信风控中心高级总监金璇表示,平台已经引进不少领域的权威机构作为第三方的辟谣机构。
金璇表示:“用户传播一些文章的时候,有可能会被别人投诉,或者是被我们巡查的人员关注到,我们对疑似谣言的内容,首先会进行搜集,之后会把这些文章推给合作的第三方,即专业的权威机构,利用权威性、科学性的分析对这些谣言文章再进行解读和辟谣,这样才会形成一个辟谣文章。比如在微信这边就有超过800个权威机构,而辟谣后的内容我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微信公众平台、微信辟谣助手、腾讯网较真平台等进行汇总。”
谣言并不是这个时代和中国的特产。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表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今一个账号往往就是一家自媒体,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有好的,肯定有不好的。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有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原来发声的主要是意见领袖、专栏作家、记者通讯员等,但是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如果平台不对谣言进行过滤和干预,肯定不行。”
李易认为,治理谣言乱象,科普很重要,权威部门及时、全面、透明的信息披露也非常重要。他说,互联网时代,还是要对网民进行更大力度的科普。“现在很多网民认知水平不高,给网民一些必要的科普,知道去哪里做一些简单的查询、比对、检测,很多谣言都能被识破。第二,相关部门要更多、更及时地在权威平台发声。比如食品安全方面,食药监总局能及时说明,通过社交网络更好的传播,久而久之,谣言制造者可能就没兴趣了。”
微信风控中心高级总监金璇举例说,国家食药监总局在今年大闸蟹上市前就提前做了相关谣言信息的预警提醒,今年涉及到这个内容的谣言比往年少了很多。“往年在大闸蟹旺季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关于大闸蟹的谣言出来。但是今年,食药监总局提前做了科普的推广,做了预警式的科普内容传播,让大家提前就知道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到了旺季就没有人去传播大闸蟹相关的谣言了。未来,无论是平台还是权威第三方机构,或者监管部门,如果大家都能够把权威性、技术能力用在辟谣上,相信科普的内容一定会传播得越来越广,大家对谣言的防范意识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