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 田杰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的汤家汇镇,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西北门户”,这里是六安市目前红色遗存遗迹最集中、最完好、最突出的一个红色小镇,早年间也有“小延安”的别称。汤家汇镇拥有全国最早的一所列宁小学,还有赤色邮政局徐氏祠,此外,包括红军医院在内的多处红军旧址都在汤家汇镇。目前,汤家汇镇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红色文化和电商创业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已引领35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年游客量增至10余万多人次。
列宁小学。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列宁小学成爱国教育基地
在金刚台脚下的瓦屋基村,有一所列宁小学,它是全国仅存的两所列宁小学之一,创建于1930年春。
如今,89年过去了,列宁小学的旧址依然保存在汤家汇镇,校舍中的老房子古朴清雅,这里已经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的时候,可以听到隔壁新校舍里的学生在操场嬉戏活动的喧闹声,能看到老校区内松柏遒劲、绿草丛生。
校舍中的展板和老物件讲述了列宁小学的沧桑故事。1929年,立夏节武装起义胜利后,中共商南县委和红军32师在瓦屋基村创办了苏区的第一所小学——“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当时学校开设了6个班,学生180余人。列宁小学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培养出了许多革命志士和将领,从该校毕业后,参加革命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人就有5位,分别是周纯麟、邓忠仁、吴作启、陈明义、程明。
风雨飘摇数十年,曾经鄂豫皖苏区时期,金寨地区曾有列宁小学1000余所,而目前仅剩瓦屋基村的这一所。汤家汇镇的列宁小学,于196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经过了翻新和重建的列宁小学旧址,保存了老房子的青砖灰瓦,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士来参观和学习。
列宁小学新校区。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列宁小学的新校区有两处,都离旧址不远。据了解,学校生源来自汤家汇镇的多个村落,还设置了幼儿园,方便农村孩子接受教育。
红色遗址齐聚小镇
从未踏入过汤家汇或是金寨县的人大概从没听说过,这座大别山腹地的小镇,也用过“赤城”作曾用名,这似乎是在昭告着小镇的红色基因。现如今,镇内的许多遗址上仍留有“赤城”的名称印记。
漫步在小镇的红军街周边,最不能错过的是一个个祠堂,其中就有全国仅存的两所赤色邮局旧址之一——徐氏祠,这里也曾是鄂豫皖苏区红军信件的汇聚地。这座跨越百年的宗祠是纯粹的徽派建筑风格,立夏节起义后,汤家汇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指挥中心,为了传递党的文件通知等需要,道区苏维埃设立了赤色邮政局,当时邮政局就设在徐氏祠内,邮寄信件平信邮资为2分,挂号为4分,公务人员相互寄信不收费。信件分别由部队直属机关和当地政府盖章,即可寄出。虽然,邮局的“生命周期”随着两年后党政机关的转移而停止。
易氏宗祠墙壁上还留有时代的印记。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另一处易氏宗祠位于汤家汇镇笔架山路左侧,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跨越300年的建筑如今依然保存完整,还能看出几分曾经的气势。整整一百年前,这里是红军“少共”的主要活动场所,当时担负着为红军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同时这里也是鄂豫皖红军第二后方总医院,曾使大批负伤红军战士伤愈后重返前线。
同时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曾作为赤城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分局的姚氏祠、曾作为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的胡氏祠,都在小镇的街道边默默伫立。在小镇上行走的每一步,似乎都能跨越厚重的历史,辗转过成千上百的革命足迹。
小镇年游客破十万
据党委委员胡绍炎介绍,汤家汇镇共有红色革命遗址60多处,是六安市目前红色遗存遗迹最集中、最完好、最突出的一个红色小镇。
汤家汇地区的红色政权机构建设早、运转时间长,曾是安徽省首批红色小镇,与此同时,汤家汇是皖西地区传统村落最集中的地方,现有3处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处入选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
胡绍炎说,近几年汤家汇镇有意识地在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脱贫上发展,除了对革命遗址群进行维修和布展,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还建设了一条35公里长的红军步道,连接众多景点和遗址,以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两年前,红军街开街仪式在汤家汇镇老街举办,汤家汇镇政府把电子商务引入红军街,创建电商一条街,现在,这里已成为展示汤家汇的红色文化之街、引领脱贫之街、大众创业之街。据悉,红色文化和电商创业相结合的旅游创新模式,已引领35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年游客量增至10万多人次。
新京报记者杨亦静 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