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这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结合的重要体现。潜在市场巨大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优势。如何利用和培育好我国国内市场这一战略资源,对实现我国的各种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GDP接近美国2/3,但是人均水平差距还十分巨大。这既说明了两国的发展差距,也说明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主要依赖西方国家的市场。过去我国在人均收入较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条件下,较多地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实现了我们的增长和发展目标。但这也造成我们对西方国家经济依赖过重的困境,不仅难以培养出企业的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而且容易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容易与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因此,培育和利用好自己的市场,既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减少产能过剩压力、缓解贸易摩擦的需要,更是促使国内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发展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需要。
那么,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要从哪里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
生产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只有生产领域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有分配领域的改革和调整,才会真正做大分配的蛋糕,才能增加市场的最终需求。具体来说,主要是要继续加大对财富生产和创造起主要作用的经济主体的激励力度,刺激它们更多地投入生产性努力,同时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对内开放力度。对民企的开放力度加大有利于实现中央要求的“六稳”,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证明,民营经济的强大必然带来居民收入上升和财富增长,提高中国人民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也会进一步促进国内市场的强大。今后,对内开放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对内开放,必然带来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企业由此也能在实力增加的基础上走出去、走上去,促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进一步进行产业发展深化。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包含有企业加大投资、扩大市场的潜力和机会,民营企业进一步对内开放等等,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破除垄断、加大改革力度的领域,诸如更好的医疗、教育、养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等)、更美的生态环境等,都是未来值得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或事业领域的大力发展,不仅可以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可以消除民众的后顾之虑,从而达到扩大消费、增大加厚市场积极的、威力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