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灵长类恒河猴脊髓再生获重大突破

admin 2018-06-02 04:03:36 导读

导读 : 根据《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5月29日在线发布的一项神经科学最新成果,长期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重大难题-脊髓损伤修复获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学家李晓光和孙毅...

根据《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5月29日在线发布的一项神经科学最新成果,长期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重大难题-脊髓损伤修复获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学家李晓光和孙毅等应用生物活性材料引导恒河猴的皮质脊髓束长距离再生,穿过损伤区且与宿主脊髓重建功能性神经网络从而导致截瘫肢体功能恢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神经解剖学家桑地牙哥拉蒙卡曾断言:“在成体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通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固定的、终结不变的。”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即使有一定程度轴突再生出芽,也难以穿越损伤部位继续生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损伤局部微环境不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向靶部位延伸。因此,解决脊髓损伤修复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改善局部微环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李晓光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上海同济医院孙毅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可长时程释放神经营养素的生物活性材料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促进皮质脊髓束的长距离生长并越过损伤区重新进入宿主脊髓组织中,最终使得瘫痪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长期稳定的恢复。

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介绍,植入生物活性材料能够修复脊髓损伤后神经的连接曾在啮齿动物中证实,本次研究表明,猴子可以获得相似的积极效果,。“这项研究代表了生物活性材料一项重要的进展,也是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首次让治愈成为可能。”他评价。

李晓光表示,该项成果采用单纯的生物材料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伦理纠纷和发生肿瘤的风险,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思路。此外,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一系列非侵入性观察评估技术手段,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以及运动学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疗效评估,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技术基础。了解到,如重复验证成功,该成果将于7月末进入人类试验阶段。(光明融媒刘博超)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热带丛林 沙滩海浪 处处是实战练兵
下一篇:习近平:培养好人才成长的沃土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