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日讯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2017年10月31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苗长兴在第六届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2017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报告称,一方面,52%的企业认为当前总体负担较重。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及各地降成本、减负担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有所增强,反映总体负担较重的企业比例相比2016年调查下降了4个百分点,认为总体负担比上年加重的企业比例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
全文如下: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部署,受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展了2017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的评价工作。有关情况如下:
一、全国企业负担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
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5714家企业完成有效问卷。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二、三产业的企业分别占5.12%、82.67%、12.21%,其中制造业企业占73.15%。从企业规模看,中、小、微型企业占89.28%。从所有制性质看,私营企业比重最大,占70.44%。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企业对负担的主观感受。一方面,52%的企业认为当前总体负担较重。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及各地降成本、减负担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有所增强,反映总体负担较重的企业比例相比2016年调查下降了4个百分点,认为总体负担比上年加重的企业比例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反映当前成本负担重的领域依次为人工成本、融资成本和水电气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同时企业认为行政审批及监督检查等负担、缴费负担和税收负担较上年有所减轻。
2.涉企收费清单公布情况。超过九成的企业对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情况表示认可。但仍有一成的企业表示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及其收费清单尚未公布,一方面说明个别地区尚未建立此项清单制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宣传解读工作仍有待加强,需要尽快让企业和社会知晓和熟悉涉企收费清单。
3.企业缴费负担情况。从涉企收费分类看,42%的企业认为涉及资源要素的垄断机构收费给企业造成的负担较重。从行政类收费的主要领域看,43%的企业认为检验、检测、鉴定等收费加重了企业负担。针对融资成本偏高的情况,23%的企业反映存在“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的行为。
4.乱收费、乱摊派情况。九成以上的企业表示不存在涉企乱收费、乱摊派等违规行为。但仍有6%的企业反映存在“将应由企业自愿接受的咨询、评估、检测等服务变为强制性服务并收取费用”的现象。
5.企业的政策诉求和意见建议。在最希望国家出台的政策中,呼声最高的是继续出台减税政策,高达79%;69%的企业希望“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62%的企业希望“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另有33%的企业呼吁“清理规范各类涉企保证金,对保留的项目实行目录清单管理”。
二、各地区企业成本负担评价情况
2017年评价工作是对2016年度全国各地区企业成本负担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企业纳税、缴费、制度性交易、融资、人工、用电以及企业对负担的主观感受等7个方面19项具体指标,并结合政务环境对全国各地区企业成本负担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得出企业成本负担总指数。
(一)评价总体情况
计算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各地区总指数分布在0.923-1.289(数值越小表示成本负担相对越轻)之间,平均值为1.088。主要特点如下:一是西部地区整体负担仍然相对较重。西部12个省(区、市)成本负担总指数平均值为1.138,8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年持平。中部地区整体负担较轻,8个省份总指数平均为1.041,其中6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不同领域成本负担情况的区域间差别较大。从成本负担的具体领域看,西部地区用电成本较低的优势明显,但企业融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企业对自身负担的主观感受也最强;东部地区企业融资、缴费成本负担低的优势相较中部已不再明显,并且人工、用电等成本负担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二)减轻企业负担相关政务环境情况
1.“降本减负”工作成效明显。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印发后,各省市均综合施策帮助企业在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降成本,其中江苏、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不断深挖潜力,已出台三批降成本措施。中央及各地政府上下联动,2016年全年减轻企业负担1万亿元左右。
2.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日益健全。2016年各省市涉企收费清单制度逐步完善。但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网站尚未完全实现涉企收费清单常态化公示和动态化管理,难以快速查询最新收费清单;并且清单存在标准、格式不尽一致的现象,需要从全国层面予以统一规范。
3.企业负担调查评估和举报查处反馈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各省市均建立了企业负担常态化调查机制,湖北、福建等地对“降本减负”政策落实成效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各地区减负工作机构均公布了企业负担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但也有个别地区投诉举报渠道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之相关的各种程序及机制建设仍待完善。
4.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逐步完善。一是推进多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检查,避免过多打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此外,交通运输部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编制并公布了本部门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为其它领域和各级地方政府建立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依法减负”长效机制作用有效发挥。2017年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将中小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并为保护企业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各省市纷纷加强企业减负立法建设,“依法减负”长效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已有浙江、江西等23个省市出台了企业负担监督、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6.地区间减负工作组织保障差距较大。江苏、湖北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减负工作机构,还有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保障工作常态化进行;山东、广东、重庆、甘肃4个省市减负协调机制被撤销,对有效开展减负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有关建议
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涉企事项清单制度。建议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全部涉企行政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事项,在实施权责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包括行政审批及其前置中介服务、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保证金等在内的全部涉企事项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为继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奠定基础。建立全国涉企事项清单“一张网”,方便企业查询了解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要深入推进“降本减负”。加快推进“清费立税”工作,明确改革政府性基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允许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适度减免具有自主权限的政府性基金,出台更大力度的普惠性降费措施。
三是要继续推动减负制度建设。加强减负工作的机制建设和组织保障,推动山东等4个省市尽快恢复建立减负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减负工作机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研究制定企业负担问题受理解决的管理办法,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