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房地产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四年前,毛大庆宣布辞去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万科北京公司总经理职务,创立优客工场时,业内一片哗然。
毛大庆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地产人。近年来,不胜枚举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尤其是那些具有优良业缘、人缘、资源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选择从“受雇于人”转为“自给自足”。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一季度,有超过70名房企高管的职务发生变动。其中近30位是主动辞任或强调“个人原因”,这大概率就是将自起炉灶,更有直言不讳“去创业”者。
房地产,这个曾经职业经理人明星辈出的行业,正在以不同以往的速度,流失掉那些他们一手缔造的“星”。而往后,房地产这片天空虽仍广阔,却很可能再难见到职业经理人“群星闪耀”的盛景。
“并非人才的短缺或退化,而是房地产行业的环境变化,导致人才对其前景作用于自身前途的预期发生了改变。”在人力资源专业方面经验丰富,多年来供职于房地产企业的郑云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迫力下的魄力
多数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出去”后的创业首选,仍与本行脉脉相通。
毛大庆创立了联合办公共享空间“优客工场”。原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做了号称“柔性开发”的预制C2B平台“Elab”。龙湖地产上海公司前总经理,后又出任过新华都地产集团总裁的赵男男,2016年与老同仁冯劲义、周德康,一同进入宇通集团旗下绿都地产创业。曾为星河湾“首席操盘手”的梁上燕,转投文旅产业;先后供职于合生地产和中国金茂的知名营销人李伟,辞职后完成了从“甲方”到“乙方”的身份“翻面”。
舍弃原职转型“创客”的,还有卓越集团原副总裁、深圳卓越公司总经理谢利民,华润置地商业地产事业部原副总经理郑义,绿城中国原执行董事及执行总经理郭佳峰,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原执行总经理应国勇,以及曾在华润、龙湖、阳光城、中南都有不俗表现的陈凯。还有去年被“阵前换帅”的旭辉集团原副总裁、北京区域事业部总经理孔鹏,我爱我家集团原副总裁胡景晖等等,不一而足。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离开大树自辟阴凉,即使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各人的走势也不尽相同。
过去的资源和经验,用得好是通行证,用不上有可能就是墓志铭。光环、人脉、资源这些条件,只能让存活的几率大一些,是“保健药”而非“保命药”。
中国每天至少有一万家新创企业诞生,创业圈并不会因为谁曾经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而降低难度。何况创业成功,本就是低概率事件。
让那么多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前赴后继的,除却“梦想”和“情怀”,在泥沙俱下的楼市新环境中,其实也裹挟了诸多无奈。回顾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离职创业潮的起始时间,正与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曲线相合。
2015年-2018年,房地产市场环境堪称瞬息万变,叠加房地产企业的高速发展要规模的需求,企业内部的矛盾和损伤开始集中爆发。
业绩、回款、甚至学历,这些在过去相对弹性的标尺,一下子变得冷硬起来。雇主给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多了,空间少了,威压多了,容忍少了。
职业经理人A,在所任职区域公司为集团开疆拓土、上下连通,甚至连几家惯于“挑刺”的媒体,都因他而对这家集团“笔下留情”。但到他不惑之年,却遭遇“职场中年危机”——集团内部钦定了接班人,要把他安排去其他非核心业务板块。老将心寒,离职创业。
职业经理人B,在任期间将所负责区域,从全集团销售额占比的倒数拉到前列。却因政策限制和项目进度使销售回款未能按计划达成,而与集团“谈崩”。不甘不忿,离职创业。
职业经理人C,学历不高,营销上却是一把好手,即便谈吐举止上有时草莽,高层和同级们也都能理解。但自喊出“转型需要人才战略做基础”后,集团便开始以“英雄也问出处”的学历门槛对全员进行优化淘汰。C未及人力来谈,主动请辞,自行创业。
何止ABC,类似故事可能每天都在不同的房企上演。站队、内斗、踩雷、牺牲……以倍数于之前的频率上演。
那些被企业公告宣布为“由于个人原因”或“因公司架构调整”而去职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真实原因多是个人理念风格与公司产生了分歧,无法再“同心同路”。有时甚至在感谢和祝福的“体面分手”表象背后,早已闹到不可开交。
不管是一时冲动还是早有打算地离开,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尤其是那些职务较高、名气较盛的,若选择移枝别处,往往进退两难:往不低于前东家级别的企业跳,不易谋到合适位置;“委身”小企业,面子上过不去,薪酬待遇也可能与预期不符。
于是,索性自己干,创业即使失败,也好对外解释交代。
可以注意到,自主创业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年纪集中在40-50岁。这个年龄段,家庭方面,一般已没有太多负担和牵挂,老小安排得当,是时候完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事业方面,在公司多半已位列“前辈”甚至“元老”级,上有更高层的天花板阻断再进一步,后有更具创造力更能吃苦的年轻人虎视眈眈。想活得舒展,唯有自行构筑“举架”更高的空间。
盛筵已散,行业再难塑明星?
较早一批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辞职创业还能引发议论和猜想,如今大家已见怪不怪。甚至有媒体以月和年为单位盘点这些人事变化,视同房企拿地、销额一般的常规信息。跳槽,还是创业,似乎成了房地产职业经理人非A即B的选择。
同时,一个难言好坏的现象是,房地产行业内,只有出走,却无新生,数得出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声势不再。
有些名字,“虽已不在江湖多年,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而新的名字,越来越难有被记住的。
“虽然更加职业性和专业化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但个性鲜明、敢于发声的却越来越少。”在我爱我家原副总裁、现湘楚朝晖创始人兼董事长胡景晖看来,“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大多数房企的运转状况,正在磨去个人色彩和烙印。”
郑云端认为,首先要明确“职业经理人”概念,然后再界定如何才算“明星职业经理人”。
郑云端表示,职业经理人首先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即便持有公司再高的股权比例,职业经理人归根结底还是职业经理人”,“公司聘请你看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理应尽本分做好本职”。其次,评断一个职业经理人是否算得上“明星级”,表面上的维度不外乎“媒体频繁报道”、“老板诚恳相邀”和“猎头高薪挖角”这几方面。但真正明星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善用资源和流量为组织、个人乃至社会创造正面价值”。
对于房地产行业似乎再未出现耀眼的职业经理人,郑云端认为问题不在于人的退化,而在于行业的变化。
“人才一定是会代代涌现的,只不过一方面由于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且已过了直线上升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如过去那样海量。”郑云端说,“另外,行业由几员猛将就能杀出天下,变成了制度指导组织作战的打法,商业模式的成熟削弱了个人能力的凸显。”
毛大庆阐释的观点是,上一代房地产明星职业经理人是集结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他们跟着第一代房企创始人成长起来,甚至部分参与了一家房企的创立,积累了很多‘从无到有’和‘从头到尾’的实操经验,又恰逢中国房地产最高歌猛进的十几二十年,在蓬勃向上的气氛中扩展了很广阔的发挥空间。参与度、试炼度、体验感和成就感,都是今天的很多职业经理人再难体会到的。”
对于去创业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毛大庆和郑云端也分别给出了建议。
毛大庆建议,一是做自己擅长的,最大限度发挥经验和资源;二是时刻牢记初心——“记得自己是为什么而做,想抱怨的时候就能忍回去了”,这能帮助创业者在绝望时和想要放弃的边缘振作起来。
郑云端强调无论留在企业继续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出去自己做老板,都无对错高下之分。“被大价钱吸引去了小一点的企业,或者自己去创业赚的并不如之前多,都没什么可丢人的,”郑云端说,“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做的事是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