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转了转一些住宅项目,住宅项目都有不同面积的商业面积,有写字楼,有底商,当然也有酒店。
一些新开发的区域,这些住宅下的商业部分价格普遍高于住宅的4-5倍不等,而且还不减价销售,我们去和销售人员聊一聊。
得出的结果是,住宅卖的一般,商业更别提了,这就是三四线城市,新城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万达轻资产战略再升级,意味着只有10%左右的自建项目,其他全部都采用社会资金,这是为什么呢?
再看看广州,有多少商业地产库存,这路不多说了,但只是某一个去,库存面积你700万,有一半是商业地产。
而且在建的商业地产面积,是2015年销售面积的10倍之多,现有的都需要3年以上消化完,加上在建的,会有多少?
自己算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了一股新的商业地产热,制造业,没有想象的发展那么快,转化那么快。
又是地产先行。
在这里,乐福居小编,聊一聊如何解决现有的商业地产项目,如何快速走出困境?
第一:政策鼓励,土地用途转型。
从宏观上讲,,这是一条可塑造的道路之一,但是权利在政府手里。
如果开发商有机会可以改变土地用途,那自然是好事,毕竟多了一种选择。
但是放开一些限购条件也好,改变土地用途也好,不在开发商手里撰的,这些负载在政策上面的东西,暂时还只能是一个未知数。
靠政府帮助的开发商,今后市场里可能你要转型了,没有自己的操盘能力,实为无能。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地方政府若是还是无节操的卖地,不管控不规划,不严格对商业用地的供应,那将是一场不亚于住宅救市的灾难。
另外政府,也可以创新。
例如:政府出地,招商引入投资商,统一经营,统一招商,把租金价格走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支持新型市场培育和创新。
当然,也可以通过租金反哺等措施培育众创空间的形式,拉动经济的同时,来消化一部分商业地产库存,但是做企业一般都很辛苦,因为大家都基础薄弱,不可过度透支和短时间寄希望于他们。
第二:开发商自己想办法。
开发商自己想办法的种类也就那么几种。
一种是想办法卖了。
一种是借用民间资金,类似于理财产品。
这两种办法,已经不奏效了,为什么呢?
一是库存太大了,你是这个办法,其他开发企业也是这个办法,同业竞争,市场就那么大,可能的结果就是都不行了,都卖不出去。
一是风险太大,类似的商业项目,在2014年到现在已经跑路的不止一个开发商了,公信力已经在下降,觉得这家伙不可靠,那还买什么?
一是互联网的到来,商品经济时代,已经被互联网给革命了,这一点王健林最清楚,为什么万达也想搞互联网,还收购了快钱。
所以,还是那句话,开发商已经无能为力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一个未来。
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条件下,一窝蜂的都来开发写字楼,开发商住楼,体量太大了,已经出现泡沫了。
中国的泡沫是怎么出来的呢?
例如:互联网2009年流行博客,就有几万站长进入博客市场,最后博客死了留下几家。
微博,SNS,淘宝客,站群等等吧,都是这样的结果,泡沫就是这么起来的,知道了吗?
房地产也是如此,跟风潮,要么都去开发区开发,要么都在找海边的地,最后都做死了,泡沫破灭了。
第三:敢于创新的开发商,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怎么创新呢?
金融创新,合作创新,互联网思维创新,经营模式创新。
我们一般都是,先画个饼,怎么这么好,就开始卖了,开始投资了,现在消费者没那么傻了。
那怎么做?
例如:互联网思维创新,怎么玩呢?
玩上市模式,房地产不可以上市,但是互联网可以。
那就是先开业,之后积累客户,一个公众号,一个服务窗,一个二维码,开个超市天天搞活动,5元的鸡蛋卖3元,天天有人抢疯了。
利用这些菜了,吃的啦,等等这些快消品,做活动,100万人口的城市,积累20万会员还难吗?
这些鸡蛋和快消品轮流活动,又不是消费你的钱,是商家的,之后就走互联网超市模式,按照互联网的规则,一个会员100元,20万会员就是2000万市值,之后操作到新三板或者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上市就可以啦。
融资那还不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还有就是打造模式,例如珠宝城,那就打造网红啊,红珊瑚,珍珠,玉石啊等等,打造100个网红,试试什么效果?
保证一线明星都会到你那里消费,在微博上一晒,那还了得?
为什么相信网红呢?
因为你是专家,专家怎么来的,学习走万里路,出书,找自媒体推广,等等一套模式就出来了,难吗?
说难,非常难,谁简单那需要懂得的人一手操办,商场就这么吵起来了。
第四:认清眼下形势,什么是需要开发的产品。
对于商业地产来讲,体验消费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商品已经不需要卖场了,卖场就是一个体验区。
马云收购苏宁为什么?
就是要打造全国的体验中心,有了线上流量和下单优势,缺少体验那是一种缺憾,这种缺憾会随着客户进一步的要求,必须存在。
这就不难想象,一个体验感受极强的的一个商场,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
在未来,可能超市就是一个商品加一个二维码,之后送到你家去,大型的超市没必要了。
还有就是,像儿童乐园,影院,游乐场这类的商业项目,体验性极强的项目,会很受欢迎,但是这里有点担心,很多人进入,又是泡沫。
总之,一个商业项目未来的发展,根据模式的不同,以及品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是以商品为主的,必死无疑。
体验经济,是互联网的玩法,传统的玩法目前看真不行,就犹如万达搞互联网,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东西,路数不同。
没有对互联网绝对的信任,是不可以随便用的,这就是创新的代价。
商业地产面临死去活来的困境 怎么破?
导读 : 最近转了转一些住宅项目,住宅项目都有不同面积的商业面积,有写字楼,有底商,当然也有酒店。 一些新开发的区域,这些住宅下的商业部分价格普遍高于住宅的4-5倍不等,而且还不...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