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购房“小白”初体验:房源当天被秒杀)
2490,这是安居客上显示的历史记录,若加上搜房、链家APP上的浏览数量,突破4000个貌似问题不大。
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整个人开启了疯狂看房模式。但是却深刻认识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房子是越看越远,预算也是越来越高。
与北京、上海相比,成都的房价无疑还算“温柔”,只是曾经的差价“红利”正在逐步消失。经过2016年上涨后,城南某楼盘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开盘的9300元/平方米直接跳涨到18000元/平方米。
坚持不去高位接盘的原则,以及其他区位“补涨”的心理,我最终将买房目标锁定在了性价比更高的二手房。
不过,抱有同样想法的似乎并不只有我一人。年初至今,城区二手房同样出现了2000元左右的涨幅,部分楼盘涨幅更是达到4000元。直至近期限购升级,一夜间购房资格也没有了,吃顿宵夜烦恼尽消,生活重归平静。
挤不上二手房的车
成都城南毗邻天府新区,经济、配套确实是成都较好的区域,这从双流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便可以很直观感受到。
可是,经过2016年的突然上涨,成都人才猛然发现,工薪阶层在城南买房已不现实,很多楼盘已经悄悄涨价。
10年楼龄左右的二手房成为我仅有的选择。
相中的第一套房位于西南二环边,实地看房后,房东答应可以按照95万元出售。查询楼盘历史成交价后却发现,这一报价要比去年11月时高出1000元/平,于是便想着先拖一下,看能不能再降点下来。
三天后,中介打来电话,“房子卖了,98万元成交的,现在是一群人抢房子,好房源当天出来就会被秒杀。”
不成想,这套房源的涨幅已经算是很少的了,此后再未遇到一个如此中意的房子。
看中的第二套房子,不仅区位不如前者,面积也要小一些,但是眼瞅着价格蹭蹭往上涨,心理预期随之改变,“先上车再说,不行再换。”
可尴尬的是,看房后第二天,链家中介便电话告知,房源出售了。这次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谈价格了。
无奈之下,只能更努力地找房,每天晚上盯着手机上的搜房、链家、安居客,不断刷新,希望能够发现新上的房源。只是反反复复,都是一些老面孔。
难得看中一套,打电话过去却被告知已经出售,或者是产权证还没下来,房东只是先挂出来预售。
此时,远在家乡的表哥则告知,为了小孩读书,年后刚刚置换了一套房子。从其他中介手中截到房东后,看房、谈价格、签合同只用了4个小时。
突然消失的购房资格
还在犹豫再三时,当地的一纸“限购令”帮忙做出了决定,成都也成为了本轮西部地区率先限购升级的城市。
新出台的限购政策规定,将二手房也纳入到了限购范围,同时购房者必须具有限购区域户籍,或者在限购区域稳定就业且连续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24个月以上。
由于限购次日便开始执行,很多地产中介开始集中办理网签,一位朋友传过来的截图显示网签系统曾一度陷入崩溃。
由于自己户口不在当地,近两年换工作时社保也出现过几个月的“断档期”,购房资格随之消失。
实际上,从去年10月,成都便对天府新区、高新区两个热点板块启动限购。只是,这并不能阻挡资金外溢效应,其他区位迎来补涨行情。
而与任性的房价相比,当地成交量却远远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乐观。
虽然各平台统计数据略有差异,但是几乎一致显示,2016年11月后,成都二手房成交量出现大幅下滑。
限购政策的升级,无异于将市场“速冻”起来,这使得潜在买盘数量相应减少,刚需人群同样包括在内。
“房东跟疯了一样不舍得卖,拼命涨价,这下对了,他卖不掉了,我买不到了, 皆大欢喜 。”对于限购前后市场的变化,一位网友形容得非常到位。
即使在限购后,仍有中介不断向我推荐房源,但是在失去购房资格后,短期内已无看房欲望,点灯熬油般的找房过程暂告段落。
等到重新获得购房资格后,楼市是涨是跌,谁又能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