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猫哥去国贸三拜访一位老朋友老Y,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如果一个公司的办公室设在国贸三,基本就是显摆实力了,因为房租太贵。
老Y的公司装修得富丽堂皇,全套欧式家具,他们主营贵金属业务,公司设立之后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囤货,他很得意的说,某种某种金属他们的存货量占据世界95%云云。如果别人要用,那定价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为了更好的囤货和让更多人分享这种潜力巨大的投资品,他把这些贵金属包装成金融产品出售,供不应求,日进斗金。
即便这样,老Y觉得还不够好,他有更大的野心,所以他希望找到更多的渠道让更多人分享他的大发现和高回报,于是他找猫哥合作,他把分成方案打印了一份,几十页,在一个咖啡馆跟猫哥仔细普及了下,两个小时过去,猫哥还是一头雾水,太复杂了,于是打断滔滔不绝的老Y,“简单点,我们需要付出什么,能得到什么?”答案只有一句话,“你们拿20万去申请个贵金属交易资格,按我们这套体系的测算,你们大概可以一年可以有10亿的收入。”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20万投入10亿的回报,这个也太容易了吧!!!吓得猫哥立刻退避三舍。
之后不断能从各路媒体上看到老Y和他的公司,一堆堆的投资者维权,老Y被打的照片也四处流传。起因是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因为走势如虹,比老Y给用户提供的13%的年化收益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纷纷提现杀奔股市,新的钱也进不来,同样全在股市上,取现的人越来越多,老Y的公司完全没有能力偿付,因为挤兑,公司危机四伏。
于是,股市春天才开始,老Y就倒下了,22万投资者,430亿就这么没了。
老Y本身是一个很出色的期货大咖,依靠这个本事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但心比天高,期货的高杠杆都满足不了他,他的这个业务,就是标准的“庞氏骗局”,用一个无法实现的投资项目,用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入资,用后来投资者的钱还早期投资者的利息,只要这个循环不破,游戏就能玩下去,可惜,这么玩的人最后基本完蛋了。
02
2016年,在南京,猫哥在一个饭局上第一次见到了张小雷。
同桌介绍说,这是奇人,做过大牢,但出来不到两年,又做成了几百亿的大生意。
2003年,张小雷搞海外的足球学院合作项目,被揭发1000万左右的合作资金不知去向,后来他被判诈骗罪入狱。
出狱后新做的公司叫钱宝网,风靡一时。
后来管片的民警告诉猫哥,他们在钱宝的楼下有驻点,警惕金融诈骗的横幅天天挂着,在大厦里都写着风险提示,“就差在他们办公室门口贴一个骗子的大牌子了。”
年轻人都是通过手机操作,但也有一些老年人现场入资。
猫哥问一对老夫妻,“这么高的回报不觉得有风险吗?”
老爷子现场翻脸,“不懂就不要乱讲,我们都仔细研究过,哪有什么风险,就见不得我们挣点钱吗?”
这都是常态,钱宝网出事后,民警做现场调查,被一群老年人围住不断质问,要求他们说清楚,为什么调查这么好的公司!
钱宝网做什么呢?
模式很简单,用户注册并且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就能到任务大厅领取注入看广告、填文券、玩游戏之类的任务,完成任务就有收益,而且不菲。
如果缴纳10万元,每天完成工作量,每月最少可以获得4000元,最高可以过万元的收益。有人算过,年化收益在50%以上。太轻松了。
如果稍有智识就应保持警惕,可惜大众癫狂,理性的声音被完全淹没。当有人质疑公司之后,张小雷站在桌上演讲:“我们要做的是贫穷的解放者,苦难的终结者,正义的守望者,信仰的殉道者,等你们坐上被告席的时候,祈祷自己别尿裤子吧。”
但最先走上被告席的,却是张小雷自己,过程很波折。
当他意识到自己公司的资金不够还利息后,他选择了自首,如果不是这样,他可能被愤怒的投资者撕碎,四五年的时间,这套把戏圈了三四百亿的资金。
但奇迹出现了,在张小雷自首之后,最不相信这一切的,是他的用户,那些投资了不少钱,每天领任务的人。他们自发组织水军,在每一个新闻下面为钱宝网叫屈,为张小雷鸣冤,甚至在公安局的通告发生之后,他们还在自发的组织拉新,让更多的投资者加入会员…..
挣快钱,快挣钱,成了全民价值观,如果你想安安静静的打磨一件事情,就会有一堆人说你缺乏魄力,或者能力不够。每个人都有一夜暴富的梦吧,于是很多人用这种心态骗钱,骗局不断但入彀者众多,怎么警示都没用,人人都想利用捷径实现财务自由,而且越快越好!
安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分析师难当,因为客户需要的不是未来5-10年的投资方式,而是未来几天,最长三个月的挣快钱的方式”,所以慢慢的分析师就有了算命先生的特质,而如果你对一个老股民说你是一个价值投资者,那他基本会把你看作是无能力一个人。
03
那些看着理性十足的人也是捷径模式的信徒,他们信仰的,不是用靠谱的方式解决用户的痛点,而是在资本的助推下不断烧钱,扩充规模,人们把这种商业模式叫to vc,但一帮玩钱的人会被创业者玩了吗?当然不会,创业者和投资者合谋,最后大众买单,是很多项目的特性。
一年多前,有一场朋友圈的争论,关于共享单车的,马化腾站摩拜,朱啸虎站ofo。背后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双方先争论数据谁是老大,各说各有理,重点在于智能机非智能机的争论,这也是两家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
摩拜设立之初,走的是智能机的模式,成本高、投入大,而小黄车ofo用的是令牌式 (token)解锁方式。小马哥认为与摩拜的自动解锁相比,ofo没前途,而朱啸虎认为token 解锁方式的性价比更高,“完全没必要” 改成自动解锁。
从当时看,ofo的投放非常迅猛,一排排崭新的单车排列在各个城市的街道。但双方约定的一年时间过去了,不愿意费事的ofo经营困难,创始人戴威谢幕。还有不少在运营的车辆,不过连续五六辆车都没法骑的概率很高。
烧了20亿美金,他们留下了什么遗产呢?
一堆堆的垃圾,很多漂亮的马路和公园的角落都能看到残缺不全的ofo单车,在很多城市,没用的共享单车堆成了坟场,有摄影师因为拍这个拿奖。“堆叠成山,车架扭曲变形,车链脱落,车座不知去了哪”。
猫哥觉得,对于这些城市垃圾制造者,才真的应该收一笔市容费。
04
与此类似的是近期被爆严重注水的马蜂窝,这是这家OTA公司第三次获得超高关注。
第一次是因为酒店订单错误,马蜂窝客服建议用户从俄罗斯打车去希腊,最终以赔偿8万元打车费并公开道歉告终;第二次是因为世界杯期间大手笔的广告投放。
这一次,则是被人指责2100万条点评中85%涉嫌造假,作者称在马蜂窝上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舆论风波中,马蜂窝这次选择了起诉该作者。
由此也引爆了OTA行业中刷点评和虚假游记攻略等已形成一条产业链,甚至有明码标价:
一个全新账号0.18元,抓取点评3元一条,原创点评4-5元一条,虚假游记低则50元一篇,高则300-500元一篇。
为什么花钱去找水军灌水呢?因为靠自己一步一步的发展,真的很难达到预期,投资人未必不知道这些猫腻,但他们知道吹水越大,接盘侠越多,自己挣的也会越多。
过去十年,风投凶猛,很多人靠着才华和勤奋吃饭,也有不少人和创业者沆瀣一气,不择手段催大规模,做多流水,抹黑对手,为的是有不断的后续投资者进入,为的是吹大上市让老百姓(603883,股吧)接盘,然后他们就可以在各大论坛、沙龙、媒体面前吹自己赚了百倍千倍的光荣史,可是哪些项目真的那么好吗?
很多都是一地鸡毛。
像马蜂窝就说了,此时不会影响他们的ipo进程,说得没错,不上市,这个游戏怎么延续下去呢?
生活里花几万块钱肉疼,生意里烧几十亿无所谓,他们信仰捷径,认为这可以很快地带来名利,即便北清毕业,内心也是中式成功学的信徒,所谓匠人心态、挣慢钱,实在是一种罪过。
05
每个人热爱走捷径的目的不一样,有的人是为了挣钱,有的人是为了要名,有的人纯为了虚荣。
几个月前,有篇刷屏热文《一位上市公司老板的心路独白,如何走上股权质押不归路的!》。
主角苏阳本身是一个年产值2亿,净利3000万的企业主,但在高端圈层一次次的被歧视。
一次是去会所骑马,跟一个百亿级别上市公司的大佬打招呼,结果对方不仅没起身,连正眼也没瞧他一下。
有个顶级会所开业,要求会员身价至少10亿起,被朋友带去的苏阳因为干了半杯红酒现场被某大佬怼:“红酒哪是你这样喝的?一看就是土包子!谁让你进来的?我交了500万,怎么能跟他在一个圈子?”
去打高尔夫,球友们比装备,你的30万,我的50万,还有的130多万,随便买了套装备就去的苏阳被人奚落一路。
决定要争一口气,他的目标就是成就一家百亿级别的公司,成为顶级圈子的一员。但依靠自己的积累太难,于是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他开始加杠杆走捷径。
开始效果显著。券商介入公司股改、引进股权投资和战略投资、借助并购基金、产业基金、银行贷款等,采取现金收购、吸收合并、股权置换等一些列手段,公司顺利上市,开盘价计算市值98亿,之后的2014年,公司整体营收26亿元,固定产达到15亿左右,净利润约12%,负债率53%。
但麻烦也就开始了。
别看公司负债率只有53%,但实际负债率已经超过150%,苏阳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把家里能抵押的都抵押了去贷款,加杠杆的成本不低,比如一个结构化并购基金,按10倍杠杆,2亿规模,苏阳就需要拿出2000万来做劣后。
大肆并购,杠杆做得太大,最高的时候达到了公司总资产的6倍。但为了上市后的大饼,拼了。
上市之后的很多事情出乎他意料,比如得罪不起的大佬要大家组团去买矿,“即便不去,也得大出血才能封口”,掂量半天,苏阳出了3亿入股金了事,但是那矿却因为各种原因停产了,至今还拿在手里。
股市不振,资金面日趋吃紧,2016年,苏阳拿出了狠招,名下股份市值110亿,抵押了一半,拿到手有18亿。但是2017年股价腰斩,只好把剩下的股份全部质押,到了2018年,股价又跌了30%,只好找钱不断填窟窿,原本无忧的生活,容不下一点褶皱,如果股价再下跌,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06
爱走捷径是渗入我们的基因了吗?这一点随处可以显示,比如排队加塞,不论绿地的路径怎么规划,不出一个月总会踩出若干直达地铁或者办公室的小路,大家从小都在资源紧缺的环境下生长,走捷径是一种生存方式,可以在短期碾压众人,获得实际的好处和虚荣心的满足,但一个社会越规范,捷径越少,在经过4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是不是需要更耐心、更平静的心态。
时间很公平,长期来看,多数人都是在平均价值附近波动。猫哥最近跟一个阿姨聊天,她很是感叹了自己的人生。青春年少的时候正是物质短缺的年代,需要各种票证才能去采购限额的食物,一家人的餐食荤腥不多,在母亲的主持下,她嫁给了供销社买肉的师傅,买肉时刀歪一歪全家人的碗里就有了油星,还时不时能整点下水来改善生活,这种日子持续了几年,很是风光,可惜大潮一来,这种日子完全改观,卖肉老公的竞争优势不再,而她的人生也没有自己希望的那样持续高光,命运不会放过任何人。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