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马股轮番跳水,格力、平安、伊利……说好的价值投资要转向?)
近日白马蓝筹集体重挫,上演“萝卜蹲”式跳水,先是格力昨日逼近跌停,今日伊利股份、海信电器跌停,中国平安因为一则谣言,即使澄清都无法止跌,中国平安今日最大跌逾7%,平安银行最大跌逾6%。
白马股纷纷闪崩,说好的价值投资呢?难道又要转向?
1、不分红,格力大跌
2017年度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2017年度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44.87%,营业收入1482.86亿元,同比增长36.92%,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但是宣布亮眼业绩的同时,格力电器宣布2017年不分红。
红利落空,导致格力电器惨跌,昨日开盘逼近跌停,收跌8.97%,港交所数据显示,格力电器遭到深股通渠道净卖出23.56亿元,流出金额创深股通开通以来最高纪录。
就连深交所都发来关注函,格力电器在当晚回复深交所问询时称,公司将进行2018年度中期分红。然而,这似乎没能阻止股价跌势,今日收盘,格力电器再跌3.29%,两天市值蒸发360亿元。
2、一则谣言,中国平安股价应声下跌
格力电器因为不分红导致股价大跌,还有一只白马股,跌的有点冤,因为市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昨日,一则中国平安更换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的谣言,让中国平安这样的大白马都没能挡住下跌。毕竟要在现有的市场环境里,抱有类似信仰的精神守住一只股票,挺难的。比如曾经机构眼中的小甜甜尔康制药,业绩亮丽,哪里想到会有业绩造假这么一招,不知道坑了多少机构投资者。
受谣言影响,中国平安昨日股价应声下跌,收跌3.63%,港股报收78.55港元,跌幅3.8%。平安虽然做了相关澄清,但未能止跌,今日盘中中国平安跌逾7%,截至收盘,报收60.89元,跌幅为3.53%,港股报收76.80港元,跌幅2.23%。
同样的,中国平安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一季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289.51亿元,同比增长1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02亿元,同比增长1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17.7%,如果按照保险子公司执行修订前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法定财务报表利润数据计算,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48亿元,同比增长32.5%。
同时为回馈股东,中国平安建议派发公司30周年特别股息,每股派发现金股息0.2元,分红总额36.56亿元。即使这样,依然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中国平安4月2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造谣行为一致谴责,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找出谣言源头,严惩造谣者,一切行为均按照交易所上市规定严格执行。
3、财报一出,伊利股份、海信电器跌停
伊利股份4月26日晚披露年报,2017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675.47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高达60亿元,其扣非净利润为53.28亿元,同比增长17.70%;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达21亿元,同比增长21.15%。伊利还宣布在2018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770亿元,利润总额75亿元。
《报告》显示,主营业务方面,2017年伊利液态奶营业收入达557.66亿元,同比增长12.61%。在奶粉领域,2017 年收入64.28亿元,同比上升 17.83%。冷饮方面2017 年收入 46.06 亿元,同比上升 9.82%。
按道理说,这样的业绩也算对得起投资者了,没想到股价今日吃了一记跌停并拖累港股乳企走低,据wind数据2018年一季报显示,东方红资管及易方达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的数量靠前。
除了伊利股份以外,海信电器早盘也出现闪崩,此前公司发布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47%,截至收盘,海信电器跌停,报收13.38元/股。
海信电器2018一季报显示,公司2018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78.11亿元,同比增长1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5.47%,公司每股收益为0.22元。
4、白马股接连倒下,白马还能骑吗?
从白马股近期走势来看,不少前期强势的白马股出现熄火。上证50指数今日领跌各大指数,跌幅为0.47%,年初至今跌幅达7.23%。从业绩方面来看,这些白马股表现并不差,但为何出现财报“见光死”,各方给出的普遍答案可能是业绩增速不及市场预期,但是像中国平安业绩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仍然摆脱不了股价下跌的命运,市场预期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2017年市场对于白马股的炒作热度空前高涨,统计显示,中国平安去年涨幅近翻倍,伊利股份去年涨幅也逾八成。股价涨到这个位置,而且在趋势顶部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业绩或者未来预期,才能说服已盈利的投资者不要兑现筹码?平安40%的业绩增速能否支撑一年100%的股价涨幅呢?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分析,对于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往往离不开资金的驱动影响。然而,对于资金而言,往往具有强烈的逐利性,且大资金大机构具备先知先觉的嗅觉,而当股价得以崛起腾飞之后,后知后觉的投资者才意识到牛股的机会。对于暴涨后的白马股,难免也会存在庞大的获利回吐需求,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了数倍的涨幅,而后出现20%左右的调整,这往往是比较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是,若上市公司自高点调整超过30%乃至40%的空间,那么就不是合理的调整,而更可能属于趋势的转变。
另外从白马股的股东户数变化情况来看,不少白马股的股东户数出现了明显增长的态势,筹码集中度有所分散,散户追涨热情明显升温。
以贵州茅台为例,从最近半年的股东户数变化情况分析,呈现出稳步攀升的迹象,而人均持股却明显降低,这无疑是散户追涨的信号之一。
至于中国平安股东户数增幅更为明显,从2017年6月30日的28.88万户大幅飙升至2018年3月31日的50.5万户,增幅非常显著,散户资金入场迹象明显增强。
上市公司股东户数的增减,实际上也从一定程度上看出散户的买卖意愿。然而,在散户追涨热情高涨,股东户数显著增长的背景下,往往会意味着股价即将步入阶段性的高位区域。
郭施亮认为,当上涨趋势发生逆转,则大资金大机构抛售意愿将会明显加剧,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调整力度,而近期部分白马股出现非理性的下跌走势,甚至出现破位调整的行情,这或多或少受压于机构资金抛售的因素。
海通证券分析师李立峰指出,公募基金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共有795只,一季度基金配置风格有所扩散,增仓创业板、减仓主板,中小板基本未变。具体来看一季度基金在此前连续6个季度减仓后,首次加仓创业板,配置比例为13.46%,较上季度增加了2.88%。过去6个季度以来首次减仓主板,对主板的配置比例为58.47%,较上季度大幅下降了4.03%。
而在减持方面,一季度基金减持比例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食饮(白酒)、非银(保险)、电子(苹果产业链)、公用事业(环保)和汽车(汽车配件),减持比例分别为3.48%、2.46%、1.65%、0.66%、0.51%。其中“食饮”和“非银”都是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首次被减持,“电子”连续两个季度被减持,但10.49%的持股占比仍处于超配。
归根到底,无论是底部股价上涨数倍的股票,还是高位调整超过一半的股票,终究还是离不开核心价值的影响。换言之,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投资标的,那么错杀后的股票价格终究还是会回归价值。同理,如果上市公司本身质地不佳,或存在虚高炒作的现象,那么炒高后的股价,终究还是会回到合理的价值区间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