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指数管理中心)在重庆公开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以下简称安全指数)2018年第一批测评车型结果。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研究员李娜,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指数管理中心主任、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裁贾海茂,指数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谭占勇出席会议。汽车保险与安全领域的国内外科研院所代表、高校专家学者、各财产保险公司代表、国内外主要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相关主流媒体共300余名嘉宾参加本次发布会。
朱进元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是我国保险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一次深度的合作,是共同从汽车的设计制造端到汽车的消费使用端来共同推进汽车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服务消费者、促进汽车保险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在保险产业方面,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有助于提高对车辆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汽车产业方面,有效促进汽车产品安全水平提升,也为我国汽车产品走出国门搭建了一道桥梁。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各自发挥所长,在产业链条发展的洪流中共同成长,共赢、合作。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融合,也需要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这个国际认可标准发挥重大作用。今后,要充分发挥安全指数的桥梁纽带作用,融合汽车、保险行业更多的智慧,丰富其内涵和外延,让汽车消费更安全,更经济,更先进,让社会充满更多的美好,让保险保障功能真正的能够惠及到千家万户。
万鑫铭代表指数管理中心指出,全球汽车制造业正面临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必然趋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汽车势必要走向产销全球化之路,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投保率的快速提升,车险的覆盖面、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车险的价格和服务对数亿老百姓(603883,股吧)都可能产生影响。尤其车险改革启动后,车险社会管理功能日益明显,保险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中作用不断提升,保险业正在逐步成为汽车及汽车后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8年第一批车型测评结果即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保险行业和汽车行业两个行业研究深度融合的序幕揭开,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保险与安全研究更快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更美好的汽车生活。
管理中心主任贾海茂正式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8年第一批测评车型结果,并作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报告,同时公布了2018年第二批测评车型计划。
本次参加测评的车型选择遵循“安全指数”管理办法,由管理中心在市场正规渠道随机购买。12款车型包括:(轿车、SUV)东风本田思域、一汽-大众迈腾、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汽本田雅阁、北京奔驰C200、华晨宝马318i共6款轿车,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上汽大众途观L、东风雷诺科雷傲、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10、长城魏派VV5和吉利领克01共6款SUV,其中长城魏派VV5和吉利领克01为自愿申请车型。
发布测评结果的同时,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和车辆辅助安全四个方面对相关车型作出了分析解读,发布了这12款车型基于本次测评结果的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及研究报告为消费者在选购爱车时获得车辆安全性能方面更透明、更公正、更客观、更科学的指导意见。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安全指数”将引导汽车生产企业优化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助推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提升,助力企业及产品走向国际。对保险行业而言,“安全指数”同样意义重大——为保险公司优化产品和定价体系提供参考,进而使投保人承担的保费更合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持续研究将促进中国道路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背景资料
2017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均超过2800万辆,连续第九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中国保险行业2017年承保车辆达到2.06亿辆。
从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看,车辆安全性能、维修成本、事故出险频率等是关乎保险车型定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保险行业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商业车险改革,车险行业持续强化汽车、保险行业协同效应,在汽车产销量和车险保费收入同步增长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和保险行业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整合汽车和保险行业优势资源,由专业汽车及保险研究机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共同推出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体系。
关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
随着汽车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呈现出了新形势下的新需求。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对保险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提出新要求。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和新要求,融合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关键环节,加速保险行业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探索保险角度的汽车安全技术研究路径,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601965,股吧))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保研)联合成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共同负责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测评和研究工作,并于2017年7月20日联合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规程。
安全指数始终秉持从消费者立场出发,结合保险行业技术需求,围绕车险责任事故中“车损”和“人伤”等各类场景,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四个分指数的测试评价工作。
宗旨是:
(一)面向消费市场,提供透明、公正、客观、科学的差异化安全性消费信息。
(二)面向保险行业,帮助改进车辆不合理设计,降低因此而带来的额外风险成本,为保险公司优化产品和定价体系提供参考,从而使车险保费更合理。
(三)面向汽车行业,为汽车生产企业优化产品性能提供设计输入,持续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
参加测评的车型选择遵循C-IASI管理办法:测试车型根据市场销量、保有量、关注程度、出险频率、品牌覆盖等维度进行选取,由管理中心自筹经费在市场正规渠道随机购买。自愿申请的车型则由企业提供申请,经管理中心同意后,由管理中心在市场正规渠道随机购买。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从四个方面衡量车辆的保险安全性能。
(一)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
汽车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或刮擦事故是日常生活的高频问题。低速事故中的车损,不同的车辆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会直接关系到车主在车辆保有环节的综合成本,而这些特性在购车环节中是隐性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针对该隐性特性,参照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通行采用的试验方式和评价规程,开展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耐损性和维修经济性等进行信息公示,提供消费者更全面的购车和养车信息。
(二)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汽车在中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事故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通过结合国内保险赔付情况和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的研究,针对保险赔付案例中人伤程度最严重,赔付风险最突出的情况:易发生乘员空间侵入的正面25%小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和车顶强度,以及挥鞭伤,即颈椎过度屈伸性损伤的座椅鞭打情形等,通过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车内乘员安全性能进行试验评价,并面向消费者进行科学的安全信息提示,引导消费者理性地选车购车,通过引导需求侧促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三)车外行人安全指数
中国道路交通环境中人车混行十分常见,路况条件较为复杂,加之人们的道路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导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频发。行人是弱势道路使用者,在行人保护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发生,减轻人身伤害风险。结合中国道路安全发展现状,参考国际上对车辆行人保护安全性能的测试评价规范,对车辆的车外行人安全性能进行指数化衡量,进行人体腿部伤害和头部伤害工况测试评价,提升全社会对道路行人的保护意识,培养行人对事故危害的认识,促进人、车、路和谐发展,是“指数”工作社会性、普惠性的重要体现。
(四)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辅助安全技术可以在危机发生之前,对驾驶者进行预警,在预警无效时,实现自动减速或者停车等避险措施。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向着智能和网联发展,新的车辆辅助安全技术不断普及,对汽车保险承保理赔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外的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已经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顺应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现有的国际研究基础之上形成了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该指数对汽车安全辅助装置的事故防止有效性和损伤减轻有效性等功能及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并通过具体的行业关联应用和消费者信息提示,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最终通过行车风险的预防和降低,实现对车辆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保障和保险标的风险的降低。
(责任编辑:唐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