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兴衰往往与领军人的沉浮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最大的坎儿就是它的领军人,或者说灵魂人物。
中国保险行业复业近四十年,保险人才亦如过江之鲫,浩荡壮大,诞生了一批保险企业家,进而有了一批世界级保险公司。
观察国内保险公司的成长轨迹,可套用一保险大佬的名言:
一个企业的成长,三年定生死,五年打基础,八年站稳脚跟,十年小有品牌,二十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现实是:
2017年,50家保险公司履新董事长、40家保险公司履新总经理;
2018前9月,56家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获批。
高频度高管调整中,国内保险公司的领航者们(董事长或总裁)大多难过三年关口。
根据《今日保》的统计:
国内成立三年以上的保险公司中,有171名董事长、总裁任职不满三年。
任职超过十年者凤毛麟角,仅有10人,包括服役超过二十年的三位大佬。
这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当前保险全景图。藉此,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粗暴的结论:一把手在位时间长短,决定着一家企业的命运。
本期《今日保》将绘就“一把手”们的就职年限版图,从一个侧面管窥险企百态。
三名任职超20年大佬
缔造三种商业模式,造就三家明星险企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泰康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集团,中国保险市场的三家明星险企。
无独有偶,他们皆有一共同特点:均有一个灵魂人物,即创始人、一把手从成立之日起至今,未变。
马明哲、陈东升、王梓木以超常的稳定,缔造了所在企业的同时,也成就自身在中国保险业、中国商圈的江湖地位。
相对功成名就的个人和企业,《今日保》更为关注的是,超越20年的任职期限也令他们有着充足的时间打造了大异于同业的三种商业模式。这一点在同质化严峻的行业疴疾中,尤为不易。
第一种
综合金融的中国落地开花
从总经理到董事长、CEO,平安三十年无论股东如何更迭,高级管理层几经换血,马明哲始终是那个站在平安背后的灵魂人物。从早年财险、寿险的保险布局,到后来银行、投资的综合金融,再到今日金融科技的大举介入,平安的出现注定将在中国金融史、乃至世界保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耗时三十年,综合金融终成型,平安也从偏居一隅家底不过5000万元的小型保险公司,成长为总资产6.7万亿、市值过万亿、年利润千亿的全球第一的保险公司之位。
第二种
从摇篮到天堂的寿险产业链
作为保险业内的另一个明星企业家,泰康22年很好体现了创始人陈东升的战略能力。
如果说平安走的是大开大阖的横向扩张之路,那么泰康走的就是纵向深耕之路。凭借一家年入千亿级保费的寿险公司,历经22年打磨,陈东升终走出异于同业的路径——以寿险为核心的医养产业链闭环。
从养老社区概念的提出,到在此基础上酝酿而出医养融合新模式,这家管理资产过万亿的保险集团围绕寿险产业链的深耕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经营路径。
第三种
小而美的华泰模式
官员出身的华泰保险创始人、董事长王梓木以两点闻名保险市场:其一,分散的股权结构,保障了华泰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二,小而美的内涵式增长,开辟了一条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生存路径。
1996年获批的华泰保险早在中国保险市场化初期,规模至上的年代即定调“不以保费规模论英雄,要以质量效益比高低”,并掷地有声地指出:“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是企业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企业的规模。”
此后,华泰保险市场排名每况愈下,从财险市场第四滑落至行业第十五。期间,华泰保险创造净利润累计超百亿元。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以1%的市场份额赢得了同期财险市场31%的利润。在从未增资和发债的情况下,依靠自有资金和累积利润,设立了寿险和资产管理公司,创造了保险行业绝无仅有的内生式发展模式。
三个创始人、三种不同的风格,缔造了不一样的商业逻辑。
掌舵十年以上者:十人
十年打磨,多拥有独特市场地位
十年以上的掌舵者,国内保险市场上曾出现过一批,中外资皆有。这部分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发展得不错。
大部分国字号的保险公司以董事长、总经理为核心的高管团队都颇为稳定,如原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服务人保10年,国寿集团、太平集团前一任董事长均服务两大集团超过6年。
其中的典型还属2017年完成董事长、总裁更替的中国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集团,原董事长高国富在任超过10年。同期退休的太保总经理霍联宏服务太保24年,其中做了17年总经理,这是一少有人超越的记录。
长期稳定的班子搭配也是太保的一大特点,亦是其老三家的底蕴来源之一。高国富前一任的太保董事长王国良亦掌舵太保8年。
新一届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1960年的孔庆伟和1972年的贺青。按照国企制度,这几乎保障了太保未来十余年的核心高管团队的稳定。
老牌合资寿险公司中意人寿、中英人寿都曾出现过连续任职超过10年的总经理(大部分合资寿险公司,总经理负责经营),易思乐和张文伟。这两家公司,无论是保费还是净利润均在外资、合资寿险公司中排名靠前。
当前各家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超过10年者,稀少。如果剔除超过20年的三位大佬企业家,仅余7人。
分别是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国华人寿董事长刘益谦和总经理付永进,劳合社中国董事长高璁、国元农业总经理殷寅、君龙人寿董事长吴小敏。
除了君龙人寿之外,大部分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超过10的保险公司均经营不错。
作为2005批次的领跑者,阳光保险集团及创始人张维功近年风头颇劲。13年磨砺,由单一的财险公司成长为管理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的集财险、寿险、信用保险、消费金融、资产管理、医院等于一身的中国十大保险集团之一,近四年的累积净利润过百亿元。
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也算保险业名人,乃业内为数不多做过政协委员之人。先后多位平安系大将加盟的合众人寿,素有小平安之称。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个险业务上,也体现在金融全牌照上。
戴皓以合众人寿为根基,历时十余年打造了一包含寿险、财险、资管、小贷、第三方支付、银行等多张颇具分量的金融全牌照集团。奈何2017年一桩10年前的行贿旧事,将之拉入当下的反腐风暴眼。
董事长、总裁任职均超过10年的国华人寿,也在稳定的股东、管理层治下,风生水起,总资产、净利润逐年攀高。作为一家民营寿险公司,国华人寿市场嗅觉颇为灵敏,无论是早年的资产驱动负债还是近两年的以互联网渠道为核心的长期产品转型,均颇具先发优势。
此外,尚有两位服务接近10年的一把手,分别是百年人寿董事长何勇生、中邮人寿董事长党秀茸服务所在险企皆超过10年。
其中,何勇生一直任百年人寿董事长、CEO,党秀茸作为中邮人寿筹备者任职多年总经理后升任董事长,此二人无疑都是所在公司的灵魂人物。
百年人寿和中邮人寿亦算得同批次寿险公司中业绩尚可者,快速完成全国布局后,凭借超越对手的市场表现实现规模和利润的做大。
履新不足3年一把手:171人
这或许才是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全景图
剔除上述两部分的10人,履新董事长、总经理超过5年者52人,不足3年者达到171人。
超过5年的董事长、总经理多是保险集团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及大型央企旗下的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如银行系、合资寿险公司董事长。
观察上述近200名不足3年的总经理、董事长人群发现,核心高管更替主要有两大原因:
其一,业绩不佳,股东问责换人。
保险公司的规模和业绩压力是高管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任何行业,最终都需要靠业绩说话。如果业绩不好,必然下课。
保险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成立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十分困难,如果险企保费规模长期低迷或者持续亏损,高管“背锅”难免。
根据《今日保》统计,上半年披露信息的68家非上市寿险+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亏损者66家。其中寿险公司亏损者35家,财险公司31家,全部都是中小、小微型保险公司。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换帅频发的原因。
其二,险企股权更替后的人事角逐。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股东的介入,往往预示着掌控局势的人事角逐。
保险公司股东变更也会催生高级管理人员“大换血”,新的股东往往会任用自己了解的管理人员。
如2018年初,持续巨亏的信达财险更换股东,改名国任财险后,王新利成为新一任总经理。原班子成员仅有个别保留。
这一点在之前几年的保费盛宴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那也是新华系保险人才走俏市场的时期。
除了上述原因外,新公司开业,正常换届、到期退休也是保险公司“将帅”更替的原因。
如近两年密集开业的:
三峡人寿、横琴人寿、复星联合健康、信美人寿、华贵人寿、爱心人寿、和泰人寿、招商仁和、瑞华健康、北京人寿、人保养老、海保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等成立不足三年的寿险公司;
阳光信用、泰康在线、易安财产、东海航运、久隆财产、安心财产、前海联合、珠峰财险、海峡金桥、建信财产、众惠相互、太平科技、中远海自保、汇友互助、粤电自保、黄河财险等财险公司。
和近来的国寿、太平、人保等三大副部级保险公司以董事长、总裁、监事长为核心的人事调整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