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神“退保理财”新骗局

admin 2017-12-11 13:02:57 导读

导读 : 不盲从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不轻信任何以保险公司名目承诺高额回报的借款行为,不与任何个人签订此类投资理财协议,不接...

不盲从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不轻信任何以保险公司名目承诺高额回报的借款行为,不与任何个人签订此类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任何个人出具的此类收据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不少非法集资手法频频改头换面。

近日,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根据信访投诉渠道发现,部分金融信息服务、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公司由于获客渠道受到挤压,转而采取假冒保险公司名义、诱骗保险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的手法,骗取百姓理财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涉嫌“退保理财”活动的企业有34家。

“退保理财”手法新颖,隐蔽性强。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信访部门负责人说,投资人要擦亮眼睛,认清“退保理财”的主要手法,谨防上当。

这些机构惯常的手法是,通过非法获取的姓名、电话、通信地址、身份证号和保险产品种类等信息,打电话冒充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或者银监会、保监会、消协等,致电致信人寿险和分红型年金险的投保人。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送礼”等名义邀约客户,游说投保人购买理财产品可获补贴、退保资金转购理财产品可获贴息或领取旅游券等,诱导其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其销售的“理财产品”。

据介绍,新骗术导致大量保单非正常退保,退保资金大多转购理财产品,涉及非法集资。更有部分机构专以老年人为诱骗对象,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大。

上海市金融办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采取各种手段及时打击,从源头遏制“退保理财”引发的问题。市金融办和上海保监局联合发布风险提示称,如接到可疑电话,应通过各保险公司官网、全国统一客服电话或保监局、保险同业公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地址,即该业务员是不是保险公司业务员、所售产品是不是保险公司产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险公司下辖机构地址。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人,应牢记不相信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不轻信任何以保险公司名目承诺高额回报的借款行为,不与任何个人签订此类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任何个人出具的此类收据。如发现可疑情况,除查询相关信息外,还可拨打各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热线咨询,以防受骗。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1日 18 版)

(责编:朱紫阳(实习生)、陈羽)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技术+数据重塑保险生态四大模式布局保险科技
下一篇:四川绵竹灵官楼突发大火 亚洲第一高木塔被烧毁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