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上海市已经率先引入国际上通用的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希望通过保险的力量来监督工程质量,同时也为百姓财产安全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新选择。
“楼塌塌”政府不再兜底
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DefectInsurance,简称IDI),是指开发商投保的,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条款约定,对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出现的由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所导致的投保建筑物损坏履行赔偿义务的一种特殊保险制度安排。这一保险制度最初由法国推行,后来逐步被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引入,成为一种强制保险制度,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使用。
在我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上海是最早开展该险种试点的城市。自2009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在建13层住宅楼发生“卧倒”事件后,2012年开始,相关部门就为全市4个住宅项目4000户居民的55.4万平方米住宅提供了13.9亿元的风险保障。如今试点三年后,上海市打算先从浦东新区推广,然后逐步向其他地方推广。
上海市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该险种引入并推广之后,政府部门将不再是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买单人”和巨额物业保修金的“保管员”,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保险手段来保障和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切实维护广大中小业主的利益。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推出,标志着保险机制全面融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该项目已纳入上海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并将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标准,进一步复制推广。
裴光表示,目前上海的IDI条款为满足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保障范围远大于国际IDI范围,而在理赔服务上相较于国外也有着明显的改进提高。在现行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一是替代物业保修金,为住宅工程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风险保障。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可以为住宅建设工程提供主体结构10年、房屋渗漏5年的质量保证,与物业保修金的保障范围完全一致,但风险保额大大提高。以前期试点的4个住宅项目为例,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提供的总风险保额达到13.9亿元,远高于其4170万元的物业保修金应缴数额。
二是引入新型风险管理机构,为住宅工程提供贯穿设计、施工、验收等全流程的风险控制服务,与监理单位共同形成了住宅工程质量的“双保险”。
三是引入保险公司社会服务功能,为中小业主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保险理赔服务和物业维修服务。一旦发生房屋质量问题,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报案,由保险公司提供资金,并介入后续全部维修处置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物业保修金使用中存在的耗时久、程序烦等难题,也有利于缓解相关政府部门直接面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局面。
承诺不影响房价
记者了解到,上海目前具备承保资格的只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三家保险公司。因为该险种一般具有保额高、保险期限长的特点,保监会和住建委要求,要想承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险公司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其一,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应当达到50亿元;
其二,近三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其三,风险管理能力强、机构健全、承保理赔服务优质;
其四,应当具有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承保经验。
此外,为确保人保、太保、平安等三个共保体的理赔服务质量,上海保监局联合上海市住建委、上海市金融办还专门制定了《上海市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理赔服务规范》,对保险公司提供房屋质量问题理赔服务的操作流程、服务质量、时限要求等确立了行业标准。
《国际金融报》统计发现,目前全球楼房质量危机最严重的国家是印度,2008年至2015年至少114座在建或老旧居民楼发生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该国也引入了IDI保险制度,规定最高保险期限为10年。该国保险公司聘请专业技术部门机构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工程验收结束时,开发商选择一次性投保。
房屋有了保险自然会吸引买家,但老百姓担心,强制投保后会不会增加开发商的负担,进而转嫁给购房者,从而推高房价?
对此,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说:“不会增加开发商负担。因为在引入IDI保险前,上海采取的是物业保修金制度,开发商需缴纳约住宅造价3%的物业保修金给政府相关部门,而现在商业保险全面替代物业保修金制度以后,上海的住宅工程建设单位(开发商)在购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后,即可豁免其缴纳物业保修金义务。这笔保修金原来按照规定必须在房地局保存10年,且随用随补。”
据悉,目前上海实行的保险基准费率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1.5%,今后将根据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单位业绩、项目管理水平等确定每个项目的保险费率,逐步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哪些问题房屋可以获赔?不光是主体结构整体或局部倒塌、地基沉降等在保险范围内,屋面防水工程、外墙面的防渗漏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的渗漏等问题都在赔偿范围内。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家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该公司已经与相关建设单位签订了投保意向书,三家前期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保险公司已经分别为融创中国、金源盛世、中房置业等三家建设单位签署投保意向。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IDI险种在上海率先推广,但这并不是强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