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意见》里对学生体质和降低近视率的要求,王宗平认为并不难做到,但首先要做到一减一增,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先减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同时,要开齐体育课,并且体育课要让学生能参加具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只有这样,学生体质状况才能真正好转。
作为一家主要面向学校体育的体育器材装备企业——都佰城集团能够感受到学校体育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都佰城集团董事长林凡秋告诉记者,近4年来,面向学校的体育器材装备的年销售增长率都在50%以上,并且,依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装备的性能也在提升,比如从去年开始,塑胶跑道新国标GB36246-2018就开始在全国60多万所学校强制执行。
不过,面向大众健身领域的体育器材装备销售增长势头似乎更快,林凡秋表示,过去几年,都佰城面向大众健身的体育器材装备年销售增幅都在100%以上,2017年更是达到200%。相比之下,学校体育器材装备的增速似乎有些慢,这主要还是因为学校体育器材装备的采购主要是教育部门统一进行,而大众体育器材装备的销售渠道更多一些。相信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器材装备的销售量也会迎来爆发期。
体育场地重在盘活
长期以来,推动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开展的一大瓶颈就是体育场地不足,但根据郎维的介绍,近年来,国内体育场地建设的力度已经非常大。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郎维表示,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2014年相比,增加了0.2平方米。从全国体育场地新增的总面积来说,相当于2.8亿平方米。如果以11人制的标准足球场作为衡量的标准,全国新增的体育场地面积大约相当于近4万个标准足球场。郎维表示,这仅仅是指体育设施面积,不包括一般的绿地和公园。所以,从2014年到现在,国家在增加老百姓的体育场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预计到2022和2030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以上。
但是因为国内60%以上的体育场地是掌握在教育系统的各级学校里。对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面临着较多的改进阻碍。
郎维表示,因为我们场馆本来就少,和发达国家比,我们人均场馆设施面积是落后的。所以,我们尽量提高使用效率,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需求。
郎维介绍,我们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过程中,各地区执行情况不一样,国家体育总局也开了一些现场会,有的地区的执行力度达到了百分之百,有的地区达到了70%、80%,有的地区可能要低一些。这里面存在几种情况:一是产权问题;二是场地设施管理权限问题;三是涉及到安全风险问题。有的学校考虑到人员不够、管理难度加大,运营成本加大,安全风险防范等问题就不太愿意开放场地。在这些方面,一是要政府主导,二是各部门协同,三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来促进场馆的有效利用。
在国内有些地区,已经总结了一套比较好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办法。包括学校场地单独建设兼顾学校和社区使用,为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等。
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来说,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更为关键。王宗平表示,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也与放学之后无法继续留在学校使用学校体育场地有关。我国目前社会公共的体育场地偏少,商业性的体育场地价格通常较高,很难让学生利用。只有学校体育场地是最适合学生的。即便学校体育场地无法做到向社会开放,也至少应该向学生开放。
政府部门还要转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