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近日,两艘由英国石油公司(BP)承租的超大型油轮,一直在山东附近海域徘徊。
目前,中国共有“茶壶”炼厂约80多家,约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3,其中山东地炼69家,占地炼总产能约68%。山东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超级油轮载重超16万吨,可运输200到300万桶原油。以往,油轮到达山东诸港,立刻会被蹲守的“茶壶”炼厂(规模较小的地炼工厂)抢购一空。
可这次,两艘油轮在山东沿海一带已停靠一两个月仍无法找到买主,将满船的安哥拉原油完全卸空。对此,BP公司表示不予置评。尽管不知道具体租金,但业内人士估计,超级油轮日租费每天可达两三万美元。
此时,岸上聚集着中国数量最多的炼厂,却有一半在停工检修。据金联创对山东地炼44家炼厂装置统计,截止到7月4日,山东地炼开工率为53.88%。
海上到港原油滞销,陆上炼厂纷纷停工。眼下,中国“茶壶”炼厂正陷入一场新的产业危机——受国内消费税新政、国际原油价格高走、人民币大幅贬值等因素冲击,地炼在掌握“油权”后正遭遇第一次大面积亏损。再加上环保和安监审查的趋紧、大型石化基地的陆续投产,中国“茶壶”炼厂又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新的危机
“地炼若不能及时转型,必将会有一批被淘汰出局。”未获得原油使用权时,地炼尚能在产业夹缝中将规模越做越大,如今山东汇丰石化集团(以下简称“汇丰石化”)一位高管李勇(化名)却忧心忡忡。他坦言,企业已经陷入了亏损。
汇丰石化所遭遇的困境并非个例。山东华联石化集团一位管理人士也表示,“眼下各家情况差不多”,他所在的炼厂销售汽柴油也是赔着往外卖。据路透社6月下旬报道称,已有近40%的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
尽管上述两家炼厂不肯透露具体的亏损程度,但石化分析机构隆众资讯统计,上月“茶壶”炼厂处理每吨原油平均亏损约300元人民币。而在2016年初时,每吨原油的加工利润尚有90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这期间,地炼加工每吨原油就有1200元蒸发掉了。
这是地炼争取到原油进口权、使用权后,第一次大面积亏损。受此影响,炼厂开工意愿普遍不足。
据金联创统计的44家地炼中,7月第一个周总共有科利达、汇丰、联盟、东明石化、海科瑞林等18家地炼常减压处于停工状态,同时多家山东地炼检修计划继续落地,利空开工率跌势不止。截止到7月4日,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为53.88%,环比跌2.59百分点,这与 2016年底地炼65.72%的开工率相比,已是大幅下降。
然而,“茶壶”炼厂的困境或许只是刚刚开始。在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李勇看来,导致炼厂亏损的主要原因,短期内难有改变。
一方面,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吞噬着炼厂的利润。从2016年7月至今,上游原油价格飙升70%,而下游成品油价格却同比只增加了40%。国际政治局势日趋紧张,未来原油价格还将持续看涨。另一方面,尽管外盘采购原油大部分会进行锁汇保值,但近期人民币迅速贬值,仍对原油进口成本带来明显利空,致使炼油盈利迅速下滑。
多家地炼人士均向记者反映,当下对地炼利润冲击最大的要数2018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费税新政,征收每桶汽油38美元,每桶柴油29美元的消费税。
2018年3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正式实施。此次新政主要是针对成品油消费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漏洞,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票,使得每一批成品油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偷漏税。“一直以来,地炼加工原油所出的产品比主营炼厂(指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大型炼厂)少,汽柴油售价却比主营炼厂低。剔除雇工少、历史包袱小等因素,表明地炼运营中有大量成本被节省下来。”隆众资讯分析师丁旭指出,逃税早已成为炼化行业多年来公开的秘密。
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地炼日常规避税款的方式大致分两类:第一是在原料上逃税,约占4成;第二是在成品上逃税,约占6成。
在原料上,政府规定地炼以燃料油为原料生产汽柴油每吨可抵扣1200元消费税,部分地炼就通过中间贸易商将采购的原油“变票”为燃料油,从而达到少交税、降成本的目的。
第二是地炼避税最主要的方式,又分为“不开票”、“便民销售”等。以当前每吨汽油售价7500元计算,其中约4000元是生产成本,3500元是税收成本(包括2110元消费税、1100元增值税、300多元的附加税费)。如果地炼销售汽油不开发票,一般每吨售价约5500元,地炼净利润约1500元(5500—4000=1500)。“便民销售”则是将汽油“变票”为免征消费税的化工产品。仍以每吨汽油售价7500元为例,地炼出售开具“化工票”的汽油价格约为5600元,扣除约4000元的生产成本和850元左右的税费(增值税770元、77元的附加税费),地炼净利润750元左右(5600—4850=750)。
然而,消费税新政却大面积堵住了地炼传统的避税逃税路径,致使销售成本大幅攀升。山东汇丰石化集团上述高管李勇透露,目前消费税政策使得地炼销售汽油增加1500元/吨的成本,销售柴油时增加上千元的成本。这一成本上涨水平也得到了华联石化内部人士的印证。
仅此一项,就足以吞噬地炼工厂所有的利润使其陷入亏损。
消除不对等竞争
“以前,地方炼厂与主营炼厂是一场不对等的竞争。”隆众资讯分析师丁旭指出,如今政府实施的消费税新政、安监环保政策,让二者处于一个透明的环境下,站在同一个对等的平台上。
山东华联石化一位管理人士坦言,虽然地炼一直没有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油品质量也稍逊,但通过贸易商进口或使用燃料油等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没有缺过油。凭借着成本低、机制灵活和价格优势,多年来地炼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在夹缝中将产能规模越做越大。
2000年,国家保留山东21家地炼,总产能约为122.2万吨。可如今夹缝求存的山东地炼已扩充到69家,产能高达1.63亿吨。
一方面,主营炼厂有着原油资源、成品油的质量优势,但在合法合规的税收政策、环保要求下运营,付出较高成本;一方面,地方炼厂尽管多使用的是燃料油、甚至是原油废渣,产成品质量较差,但凭借规避税款、雇工较少,拥有成本优势,在价格战中往往占得先机。
过去,地方炼厂与主营炼厂之间,是在监管不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一场不对等的竞争。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变。
2015年起,越来越多的地炼被授予了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截止目前,全国有37家地炼共获得进口原油使用配额1.24亿吨,36家共获得原油进口配额9541万吨。用上与主营炼厂相同的原油,一直卡在脖子上的原料瓶颈被彻底打通。
但地炼必须淘汰落后产能作为申请“油权”的前置条件。据统计,全国地炼已累计淘汰落后产能8343万吨。与此同时,近年来各级政府启动的一轮轮安监、环保风暴,也让保留下来的地炼产能,陆续达到与主营炼厂相一致合法合规的环保标准。
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李勇坦言,目前地炼从原料上获得“油权”,许多装置比起主营炼厂更新、更先进,下游汽柴油品质上,地炼已不输主营炼厂。此时此刻,消费税被业界认为是消除这场不平等战争的最后一块阵地。
“预计3月以后要执行新的消费税政策,地炼纷纷先行开具发票备用,经过一段时间消耗,直到六七月份消费税新政效果才开始真正凸显出来。”隆众资讯分析师丁旭说道,越来越多的炼厂相继陷入了亏损,而这只是刚刚开始。“茶壶”炼厂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位于东北的恒力石化和位于长江一带的浙江石化,即将于2018年底投产。前者原油年加工能力2000万吨,是目前国内计划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加工流程最长一体化项目;后者4000万吨/年炼油项目,是目前中国炼油行业规模最大的单套炼油装置。“一旦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新一代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建成,将对国内炼油产业格局、原油进口格局和成品油销售市场带来巨大冲击。”金联创分析师周国霞认为,山东地炼将受到南北夹击,成品油销往东北、江浙市场势必遭到强力阻击。
采访中,对于眼下的困境,多家地炼以及市场分析人士均表示不乐观。在对等竞争之下,如果不能及时转型将会有大批地炼遭到淘汰已成业界共识。
目前,中国“茶壶”炼厂加工原油多以汽油、柴油、丙烯等十多种初级产品为主,产能分散、产品结构单一。大型石化基地炼化一体,有着芳烃、PX等数十种产品。地炼向产业纵深发展、走炼化一体深加工的道路似乎大势所趋。
隆众资讯分析师丁旭认为,在原料相同、装置相似、监管透明的环境下,“茶壶”炼厂要想个性化发展、突出重围并非易事。投入少见效快的小众产品往往很快就会因蜂拥而入变得市场饱和;国家政策鼓励投资的大型石化装置动辄上百亿元,一般地炼企业无法企及。
2017年9月,数量众多、产能分散的山东地方炼厂,欲联合组建山东炼化集团抱团发展,但一年之后的今天仍未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