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防林遭遇成长烦恼 仍存未愈"伤疤"

admin 2018-03-12 22:39:04 导读

导读 : “十年前走访全岛,可以说,部分市县几乎没有一片完整的海防林,但现在到处是绿树成荫,令人欣慰。”站在儋州的海边,望着轻风吹拂沙沙作响的茂密树林,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成...

  “十年前走访全岛,可以说,部分市县几乎没有一片完整的海防林,但现在到处是绿树成荫,令人欣慰。”站在儋州的海边,望着轻风吹拂沙沙作响的茂密树林,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成员、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委员杨斌感慨万分。

  在海南岛沿海一圈1823公里的海岸线上,环绕着一道由防风林构成的绿色长城。近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即组织开展《森林法》及《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实施情况暨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检查组实地走访文昌、琼海、三亚、东方、昌江和儋州6个市县时发现,海防林建设十年内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多数海岸带防护林林相整齐,宽度和密度达到了建设标准,乱砍滥伐海防林现象得到遏制。

  但强力修复的伤口,也留下一些尚未痊愈的伤疤。如,由于全省海防林地75%为村集体所有,又大部分分包到农民、个体户手中,因此如何平衡生态效益与村民、企业的经济利益又成为新的难题。同时,企业造林投入巨大,往往收支难以平衡,造林意愿不高。

  问题1

  拆不掉的鱼塘虾塘?

  冯家湾:鱼虾养殖产业侵占海防林,致使生态恶化

  文昌市昌洒、翁田、锦山、龙楼、铺前、冯坡等镇共80公里的海防林带生机勃勃。

  在文昌市会文镇与琼海市椰林镇交接的冯家湾一带,却有着令人震惊的景象:密密麻麻的海水养殖场横亘在海防林中,一头开在马路边,一头通过进出水管扎向了大海。放眼望去,冯家湾灰色的海滩上,铺设了数不清的蓝色塑料管,一面将海水抽补到各个养殖池内,一面将汩汩废水汇集到粗管中直排上沙滩。废水经年累月排放,将沙滩冲刷出一条条沟壑。据当地干部说,这个景象一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延续到了今天。

  “海水养殖发展了近30年,是会文的经济支柱,去年总产值6.79亿元,直接解决了6个村委会4334人的就业,间接养活了1.4万人。推动退塘还林工作,并不容易。”被问道为何不能彻底退塘还林时,会文镇副镇长洪震无奈地说道。

  据悉,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南沿海农业产业结构出现大规模调整。当时文昌、琼海沿海一带引进企业,带头发展海水养殖产业,渔民、农民纷纷响应号召转产做海水养殖。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冯家湾已成为闻名岛内外的“虾苗谷”。当前,文昌会文镇所占湾区的8公里海岸上,共有483家海水养殖场,“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个养殖场纯利润就上百万元。”洪震说道。

  但“虾苗谷”光环的背后,是当地生态长期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养殖废水直排入海,导致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沙滩盐碱化。

  而在琼海,其海岸线200米范围内原本有1990多亩虾塘、鱼塘,自2008年来当地政府开始退塘还林后,已退塘1320亩,超额完成了省林业厅下达的任务,而余下没退的养殖池塘集中分布在长坡镇一带。在冯家湾区长坡镇3.5公里长的岸线上,其沿海200米范围内还存在着186家海水养殖场。

  “退塘还林工作现在很难推进,因为这些养殖场在《规定》出台之前就已形成规模,现在要拆了,就像砍掉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支柱,执法遭遇的民间阻力很大,强行推进有可能影响地区稳定。”琼海市副市长程江洪皱起眉头说道,罚款容易拆除却十分艰难。

  问题2

  种不活的海防林?

  东方:部分地区种植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

  “10年前我来东方调研,海岸带几乎被虾塘占满,想找一片完整的海防林都找不到。”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委员杨斌笑着说,如今再来看,退塘还林工作做得很到位,新龙镇道达村的海边走了几公里都是宽达数百米的海防林。

  但部分地区海防林存在窄带、残带、断带情况。八所镇剪半园村至港门村一带海防林稀疏,最窄处仅有一排木麻黄树,而从八所港到四必村一带海防林,还有多处明显断带;在感城镇温氏养殖场附近海防林带上,也有一处长达300米的断带、残带。

  在温氏养殖场附近的这片海防林地,记者现场看到,因为种植批次不同,木麻黄树的长势也高低错落。除了寥寥数棵成熟木麻黄树之外,大部分还是刚种下的及膝高的小树苗。检察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木麻黄幼苗多数枯萎发黄。

  斑秃的海滩,凌乱的碎石,青黄不接的植被,构成了这一片海岸荒凉的图景。

  “木麻黄是最’贱’的树种,基本上有点水都能活,树苗存活率低于60%就属于造林失败了,这里补种的木麻黄,活下来的恐怕连10%都不到。”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委员李建国一边说,一边试着提起一株枯死的木麻黄苗。结果幼苗轻易就被提起,根部还包裹在黑色的塑料育苗袋里,而树苗离开的沙地上只有一个浅浅的坑。“种植深度不足标准的三分之一,怎么保水?树根育苗袋都没撕掉,就像给人头上蒙上塑料袋,能喝水、能呼吸吗?”

  “政府给的补贴资金里面已经包括了种植土、肥料、养护的水成本等,但从种植不规范的情况看来,补贴没有完全用到实处,造成花了大力气,还浪费了国家资金。”李建国手心捧着枯死的树苗说道。他建议,种植海防林时要加强技术监督,种植树苗不仅要“拆袋”,而且要在树苗周边培入更多的营养土、浇足固根水,才能提高存活率。东方市林业部门表示,将继续在断带处补植补种,并套种大叶相思、马占等多个树种,预计今年内将完成断带补植计划。

  探索:造林如何兼顾各方利益?

  昌江:首创“林瓜套种”模式

  穿行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湿地公园中,连绵不绝的海防林遮天蔽日,树干如大腿粗细,地上堆积的针叶厚可达10厘米。置身林间,连空气都带着清幽的凉意。

  昌江用创新的“林瓜套种”模式,在海尾至新港地区一带超过40公里的海岸,建成了3万余亩参天的木麻黄。

  谈起造林的经验,昌江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海防林的土地多为农民承包,单凭发动村民力量去造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在1998年,昌江引进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统一开展造林项目。

  该公司总经理年慧云介绍,在发现传统种植方式下林木难以成活后,公司摸索出了“林瓜套种”的模式,引进台湾先进技术及品种,先用大水、大肥的方式在沙地上种西瓜,等瓜苗覆盖了整片沙地后,就将木麻黄树苗套种进去,5个月后西瓜成熟了,木麻黄苗也得以存活,“用这种方法种植海防林,林木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经过两三轮的套种后,西瓜种植就可以“功成身退”了,留下一片已被改造成沙壤地的土地和达到了郁闭标准的茂密海防林。按照这样的方式,该公司从村集体、农户手中租地,每年新种1000亩到2000亩。

  三亚:推进海防林景观改造

  位于三亚东部的“国家海岸”海棠湾,是国际知名酒店的新宠,也是旅游开发的热土。然而随着酒店旅游设施的建设,当地海防林也遭受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为刹住这股势头,三亚一方面坚决拆除占用沿海防护林的设施,另一方面,批准海棠湾13家酒店对17个地块、共245亩海防林进行科学补种和景观改造:既保留了海防林防风固沙功能,又给一线海景景观添彩。

  目前,海棠湾18公里海岸线,已有1.7公里的海防林带完成了景观升级。其中某酒店前的沙滩上,笔直的椰子树风情万种、茂盛的大叶榄仁提供阴凉、大叶相思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固化到砂土中增加肥力、乡土树种琼崖海棠和地锦草牢牢抓住松软的沙地……乔灌花木的组合功能互补,丰富海防林的防风固沙功能,也为海边玩耍的游客提供阴凉,而高低错落的树木,也为窗前住客留下了足够观海的视野。

  文昌、琼海:将促进产业升级

  文昌与琼海相接的冯家湾一带,海水养殖产业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触目惊心。而“一刀切”式的退塘还林工作已被证明难以推行,如何妥善解决好这对矛盾?文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回应。

  据悉,文昌将联合多部门加强打击,严禁新建海水养殖场,控制现有养殖场的数量,引导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技术升级,并成立行业协会,严格执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逐步树立会文虾苗品牌。

  而正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琼海,面对长坡镇沿海一带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提出以发展旅游推动解决的办法。琼海市政府代表向省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完善《规定》,在不改变林地性质、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前提下,允许当地政府通过引导方式,采取海防林林地整合、融资等办法,发展林下特色旅游业和种养业,以增加退塘还林后农民的收入;同时建议提高现有的23元/年/亩的生态补偿标准,解决农民怀抱“金砖”仍然“穷”的难题。

  与此同时,海南省科技厅也在组织编制《会文冯家湾水产种苗产业园区规划》,计划在文昌-琼海冯家湾地区原有产业基础上,建立以热带水产苗种为重点的农业技术高新区,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配套的,是文昌市政府计划投入2.3亿元,在冯家湾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冯家湾区域环境污染问题。

  反思:支持造林力度能否更大?

  造林补贴资金审核周期长

  海防林建设单纯从技术上来说,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这个过程多方利益的平衡。这让返程路上的省人大执法组成员和林业厅负责人陷入了沉思。

  文昌铺前镇林梧村委会中台村民小组村民刘强,是曾经的“西瓜大王”,也是如今的造林大户。在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后,刘强带领工人们,新种和补种了近900亩海防林。他算过一笔账,“出租西瓜地每年每亩租金至少800元,种西瓜则收益更高,每亩每年至少收4000元,现在改西瓜地为防护林,经济效益肯定要打折的。”

  在响应政府造林行动后,那些为海防林而退了虾塘、西瓜地的村民,也多半成为了海防林的造林主体。

  群众造林有哪些补贴收入呢?首先是由国家和省里两级提供的“重点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这一项资金补贴是600元/亩,另外还有造林后的生态补偿金,是23元/亩/年,实行“谁管护谁受益”,有时候会作为护林员的工资。

  但群众造林后发现,600元/亩的造林资金伴随着层层的审核程序和漫长的等待。

  据文昌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副主任杨许海介绍,由于“重点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是以工程管理项目专项资金的方式发放的。因此程序上需要有招投标、监理设计、3轮验收等诸多环节,“少则两年,多则三年才会全部拨付完,还要纳税,最终造林的老百姓能够拿到手的,可能就不到400元/亩。”

  不仅是资金补贴发放程序复杂、周期漫长,面对严格的验收标准,造林户甚至还要自掏腰包贴补。“如果碰上干旱天气或者牛羊破坏,幼苗需要种植5次才能存活,按照一亩地种植168棵的密度,要达到成活率90%的验收标准,有时候我们还得垫钱进去。”刘强坦言,正是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很多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

  杨许海认为,有关部门应简化海防林种植资金发放程序,并免去税费征收,让造林农民享受到政策的更多实惠,也提高沿海百姓参与防护林种植积极性。

  企业造林经常出现亏损

  在昌江,造林企业、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方面透露,目前公司通过经营其他地区房地产项目来获益,以平衡生态造林工程中不断亏损的状态。

  年慧云介绍,“林瓜套种”模式下,西瓜地一亩投入的成本是3000元。根据市场行情的,西瓜每亩产值从5000元到2万元不等,但是西瓜地最多种三轮就要撤出,否则会影响海防林的继续生长。而海防林则要年年投入资金维护。从1997年开始种植海防林至今,该公司在每亩海防林上的投入积累下来,平均成本达到5000元/亩。

  据悉,该企业还在昌江海尾镇建设湿地公园,将在保护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预计2017年完工。

  作为全省退塘还林的指挥官和亲历者,省林业厅副厅长黄金城也参与了此次的执法检查。对于今天的造林成果,他认为保护海防林各沿海市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海防林建设现状,还与生态大省的目标有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考虑加大海防林的生态补偿标准,鼓励更多农民积极造林、护林。”黄金城还表示,当前全省正在推进“多规合一”建设,海岸线200米范围内的林地也应该纳为生态红线区,以确保在土地性质和空间规划上,不受地方政府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挤占,“现在的海防林不能再新增人为破坏,严格执法,再逐步减量,才能最终彻底恢复完整的海防林。”(记者 孙婧)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外交部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下一篇:2016海南美食文化节开幕 上百种海南美食共赴盛宴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