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农历大年初六,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的芜湖美食成了沉浸在浓浓年味中的江城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呈现给观众的是一桌精心制作,堪称饕餮盛宴的祝寿宴席,画面中26道反映芜湖地域特色,蕴含美好祝福的精美菜肴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其中“水八仙”和“八宝葫芦鸭”更是让人啧啧称道,赞叹不已。
芜湖市餐饮协会秘书长童春年与芜湖老字号四季春酒楼“掌门人”张东昌全程参与了央视在芜湖的拍摄。说起拍摄过程,童春年告诉记者,央视对选题要求十分严格,去年8月,央视节目组一行人专程来芜湖,一番走访后,将芜湖定调开拍“宴席”主题,强调菜单要反映地域特色,食材必须取自本土,既要去掉奢华,又要保持地方传统。几经斟酌、商议,方才确定“宴席”最终菜单。
《舌尖3》中芜湖“水八仙”和“八宝葫芦鸭”让人津津乐道,印象深刻。张东昌介绍,“水八仙”全部取自芜湖水乡六郎镇生长的八种水生植物——茭白、莲藕、莼菜、红菱、水芹、芡实、慈菇、荸荠,经各种烹饪手法烹制而成的八道凉菜,并用艺术手法在洁白的盘子上摆出各种图案造型,色泽艳丽清嫩,好似一幅幅立体饱满的艺术品,看上去赏心悦目,不忍下箸。
传统地方美食对食材十分讲究,八宝葫芦鸭是传统的芜湖菜肴,用于制作的鸭子同样取自六郎水乡,每只要求3斤半左右,超重则显得肥大,过小则没有看相。制作中填充冬笋、火腿、莲子、香菇、海参、干贝、肉丁、虾仁8种馅料,出锅后的“八宝葫芦鸭”既味美可口,又极富营养。不过让童春年略感遗憾的是,“八宝葫芦鸭”整个制作过程十分精细,尤其是剔除鸭骨,最能反映制作技艺,可惜片中给剪辑掉了。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8年全国全英会上,芜湖赵仁江师傅代表安徽厨师表演了“整鸭剔骨”这一技术,轰动一时。
美食的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芜湖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童春年告诉记者,芜湖横跨长江南北,史称中江,襟江带河、湖塘密布,素有“千湖之城、鱼米之乡”之称。风土人情亦南亦北,亦西亦东,芜湖菜属安徽菜当中的“沿江风”,可谓百味陈杂,兼收并蓄。
芜湖物产丰富,不仅出产山珍,更盛产鱼虾蟹鳖,尤以长江三鲜(刀、鲥、蟹)最为驰名,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水禽和众多的水生植物。芜湖自1876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发展成著名的“四大米市”之首,凭借长江巨埠,水陆码头的舟楫之便,一时间商贾云集,在云集各地客商的同时,也带来了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商人们的味觉需求和食材,为芜湖饮食锦上添花,成为安徽品种丰富的食材中心,也赢得了“吃在芜湖”的美誉。
借助央视的播出,芜湖美食再度呈火爆之势,这让张东昌感到了几分焦虑。面对蜂拥而来的食客,供不应求出现了,传统美食制作复杂精细,讲究功夫,耗时费力,无法满足市场大批量需求。童春年说,美食界有句话叫做“吃徽菜要能等”,好味不怕晚,好的美食是要用时间来打造的。“‘水八仙’和‘葫芦鸭’的制作流程,至少都要几个小时。”张东昌说,现在顾客只有提前预定才能吃上,不能因为需求量大而减少制作环节,失去原有风味,丢失传统技艺,必须在每一道工序上“一丝不苟”,让芜湖美食品牌历久弥新,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