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改革,让人才之水“波涛奔涌”

admin 2018-02-07 07:32:21 导读

导读 : 曾几何时,人才缺乏成为“民族之痛”。留学生不愿回国,知识分子不受重视,技术难题无人可解,国际学术会议常常缺席。多年来,“钱学森之问”时时警醒着国人,如...

曾几何时,人才缺乏成为“民族之痛”。留学生不愿回国,知识分子不受重视,技术难题无人可解,国际学术会议常常缺席。多年来,“钱学森之问”时时警醒着国人,如何让人才如江河入海,波涛奔涌?

  曾几何时,人才缺乏成为“民族之痛”。留学生不愿回国,知识分子不受重视,技术难题无人可解,国际学术会议常常缺席。多年来,“钱学森之问”时时警醒着国人,如何让人才如江河入海,波涛奔涌?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旺则国家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就确立了人才发展目标。5年来,围绕人才强国战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掀起人才制度改革之风,我国人力资源优势逐渐显现。

  广纳群贤,人才引进机制改革“出奇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借助“千人计划”,近几年的境外专家数量来华年均增长5%以上。加大对科研专家的重视程度,各种奖励和荣誉吸引人才“流入”、留住。对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实行特殊政策,扩大特岗教师数量、加大基层一线人员工资,基层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对于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岗位,鼓励“放宽条件,降低进入门槛”。5年来,人才引进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人才之水汇流滔滔。

  人尽其才,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显身手”。人才的任用和培养要尊重个性,积极行动,做到人尽其才。国务院实施股权期权分红激励制度,提升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教授分红”为高校科研“摇旗助威”;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人才培养体制比肩世界一流水平。一个个激励制度,一次次改革会议,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五年内迅速成型。随着人才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支素质高、技能强、业务精的人才大军,正在复兴之路上加速前行。

  多措并举,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接地气”。五年来劈波斩浪,党中央以“职称改革”为重点,建立了一套更加贴合实际的人才评价制度。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让人才评价真正地为人才服务。下放职称评审权,为人才评价“松绑”;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让科研人才“专心科研莫分心”;淡化和降低某些行业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实行考核造假“一票否决制”等措施,严把“质量关”,让人才评价考核不敢“糊弄事”。诸多“接地气”的政策,带来的是“心贴心”的归属感。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制度改革的每一步都深入社会的“血肉”,融入国家发展的潮流。“不断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方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之水“波涛奔涌”,为社会繁荣提供支持。(旗石)

智慧济宁,约吗?
资讯、视频、政务、旅游、观影、违章、吐槽、天气、美图……
扫描二维码下载智慧济宁客户端

【改革·印记】改革,让人才之水“波涛奔涌”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迟来的对垒 百度头条大战背后的激进与困局
下一篇:科普:恐龙灭绝可能“纯属偶然”

热门tag